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地人神的世界

(2016-11-18 10:46:03)
标签:

杂谈

​今日世界的现代文明,承袭了犹太/基督教的传统,总是将人的起源,联系于上帝造亚当夏娃的故事。而且紧接着,就是人犯了违背上帝的原罪,人若是要赎罪,只有坚定地信仰上帝一途。其实,世界上各处的民族,都有各自的神话系统,也因此有不同的人类起源的传说。

这篇文章里,我将从中国古代传说中人的起源说起,以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人的认识,与上述西方上帝造人的取径完全不同。

中国疆域广阔,各处造人的传说也并不完全一致。不过,至少在战国时代,盘古开天与女娲造人,已经是大家都接受的一个说法。这一个盘古、女娲传说,应当是起源于华中长江流域,蛮苗系统的古代民族。可是,在战国时代,屈原的《天问》就以这个传说,作为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的说法。

在没有开天地以前,宇宙是一团混沌。混沌的形状,就如一个巨大的圆卵。圆卵忽然裂开,其中坐了一个盘古,他举手将清轻的空气往上推,成为天空;将重浊的资料往下压,就成了地面。盘古的骨骼成为山岭,血脉成为河流,毛发成为草木,这就是世界的出现。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38/154/2156/140233408.jpg

因此,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老庄所说的“无为有之母”,以及“混沌”是最原始的形态,颇与这个说法相符合。如此解释宇宙的起源,似乎比先有一个无处着落的上帝,更具有哲学意味。否则,大家还是会问:上帝又从哪里来?今天太空物理学,讨论到宇宙的起源,基本的假设是:宇宙从一个点开始,然后爆炸为宇宙。我们一样会问:那个点在何处?在数学意义上,点不占空间,因此等于零。然而,这零又怎么可以爆炸?

盘古之后,女娲出现了,女娲也就是女性的意思。在道教的神道系统中,女娲就相当于斗姆,在今日的民间宗教中“先天老母”应当就是女性的原始。这一观点,也和老子所说“元妣”的观念相当。女娲用黄泥和水,捏成人形,给予其生命,就成为人类。

女娲这个角色,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的整顿者。在水神共工发怒,撞倒了天柱不周山后,女娲烧炼地上的五彩石,补上天的缺口。大水泛滥时,女娲又用炼灰,堵上了泛滥各处的洪水。从这个方面看,女娲的力量是地的一面,和天对立而相辅相成的。虽然有如此的神力,然而,女娲并不是统治宇宙的神祇。她不是上帝,她只是代表一个力量——母性和地。与她相对的,应当是天和男性。

战国和汉代的刻石图像中,常见伏羲与女娲。两者都是人面蛇形,二尾交缠象征着交配。他们二人手中,一个手持圆规,一个手持矩尺,可能就是天圆地方的象征。综合上面所说,女娲造人和补天,只是象征着母性的原创力。这一个传说的意味,毋宁指出“人”本身,是自然出现的,并不是屈服于上帝的子民,更不需要背负上帝与人的契约。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73/155/2156/140233498.jpg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沿着太平洋岸,从辽宁的红山文化,一直到浙江的良渚文化,都有高天的信仰,而且是以太阳作为象征。太阳高高在上,成为中国“昊天”的起源。红山文化的高山上有女神庙,还有酋长或是祭司的坟墓和祭坛。祭坛、坟墓四周,都有中空、无底的陶罐,围绕着基地排列。这一安置,毋宁是象征天地之间的沟通,而以神圣的祭坛,作为相通的管道。墓主是一个尊贵的人物,还有法器陪葬,他也许就是大祭司或者酋长,负责天地之间的交通。

在良渚,琮形的玉器——就是一个外方内圆的玉管,有人说其上是一个圆盖,其下是一个方底,这也是象征着天和地之间的沟通管道。有一件琮上,刻着一个飞行的神像,也许他就是天神?亦或是神的使者?还是人间负责与天地沟通的巫师?我们不知道。在另外一些琮器的边上,往往刻着一只飞鸟。在许多地方的传说中,飞鸟常常是天神的使者。这些良渚的鸟形,是不是也是天和地之间沟通的使者?在渤海湾四周的太昊和少昊文化的传统,他们在古代的首领们,太昊系统是以云为号,少昊是以鸟为官:这种安排,也正是象征着天和地之间,经过人,会有一定的沟通机制。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28/155/2156/140233553.jpg

有一件汉代的楚地绢画,虽然时代很晚了,却可能继承了古代的传说。这件马王堆的绢画,分成三个层次:最上一层是天,最下一层是地下的水,中间则又分成人间和死亡的境界。有一棵大树,植根在底下层,枝叶却是在最上一层;枝叶上面有十只鸟,可能就是当年的太阳鸟。

在四川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一件青铜树,树干上栖息着许多鸟——这一枝神树,可能就是和马王堆绢画上的树一样的天地之树。这是联系天和地之间的管道,人却正在管道的中间,上通天,下达地。宗教史家Mercia Eliad 指出:世界许多地方,都有这种通天树的观念,树到后来,可能演化成高塔,例如《圣经》中的巴别塔。似乎中国古代的这一观念,也并不独特。只是,在人神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古代认为,“人”却是沟通天地的中介。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蓼汀花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