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三叶的神与小保方晴子的神
让人怀念的声音与气味,充盈的光线与温度。
我如同蜷伏在松软乳房中的婴儿一样,毫无不安和寂寞之感。
——
突然,睁开眼睛。
天花板。
房间。清晨。
一个人。
东京。
——原来如此。
这是今年日本超人气小说《你的名字》(开卖不到三个月就突破100万册)的开首句。新海诚,这位1973年出生的新锐作家,让还是高中生的三叶小女孩,说出了这样的话:“那是在我对自己的人生心生厌恶的某天发生的事,我向神请求:让我变成东京的帅气的男孩吧。”小女孩想变性,为什么要向神请求呢?体内涌动着无比甘美情调的她,其充盈的“神自觉”又是从何而来的?
小保方晴子,这位引起生命科学界骚动的美女研究家,是STAP细胞让她一夜成名,也是STAP细胞令她一夜坠地。真所谓冰火两重天。她在2016年3月出版带有震撼性的手记《那一天》(讲谈社)。手记的前言开首句就是:“如果神说,没问题,能回到那一天的呀,那我将选择至今为止的人生的那一天?”
神——说。神——如是说。令我们想起尼采的句式结构。看来这位美女生命研究家没有被作假吓倒,更没有被丑闻击倒。歪曲真实的究竟是谁?生命科学界的内幕有多黑?这位美女用神来开道,用神来封住所有日本人的嘴。因为你们不是相信神无所不在吗?那么就在我所在的研究室,也有神在,也有神在监视着一切。既然神无所不在,那么谁又能在神的眼皮底下戏弄神呢?小保方晴子,用日本人感觉说出了神的无所不在。
但问题的另面是,神,无所不在,神,如是说,并不等于人在神面前就有良好的道德表现。可不,这位美女研究家,明明知道有神在,但还是在神的面前作假了,犯了一个科学研究者最令人不齿的错误。那么神如是说,又有何用?神的旨趣,又如何显现?17世纪日本著名禅僧铃木正三说过,世俗的工作是某种宗教的训练,如果你投入了心智,你将成神成佛。看来这位早稻田出身的小保方晴子,深得其悟,她投入了另外的心智,倒也歧途成神成佛了。这是为什么?
这就涉及到日本文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