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风突变,可能是神经出了问题

(2016-11-05 10:39:40)
标签:

杂谈

科学发展这么快,岂能少了艺术家或艺术史家的参与(掺和)?当年的印象派画家不但在取材上关注煤烟污染的天空、刚刚通电的街灯,以及铁桥上飞驰而过的火车,在技法上他们也自诩为科学家,讲求客观,注重观察。

到了新印象派时期,画家们更是以科学家为师,不仅研读物理学家的光学著述,还喊出了“科学计量”的口号。你看修拉(Georges Seurat)的名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画布上全是互不重叠的纯色的点,却能在观者眼中生成复杂的色调。那是因为修拉认真想过了:“当人们的眼睛同时看到带有不同颜色的东西时,它们在构成上和色调上的变化统统都包含在颜色的对比之中。”再看有“现代艺术守护神”之称的杜尚(Marcel Duchamp),我想任何人要评价他的《下楼的裸女2号》,脑袋里冒出的第一个词绝不会是“美”,而更接近于科学——尽管杜尚本人表示他对所谓科学满不在乎。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1/ninja147825939054230.jpg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1/ninja147825941152754.jpg

不过艺术要打动人,始终都得诉诸情感,画家垂青科学,并非热爱知识,无非是想借更好的手段来触动人的感觉,调动人的情绪。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包括视觉在内的感觉心理学就是画家心目中的科学,迄今没有多大改变。反倒是科学家的好奇心更强,他们沿着同一路径,从另一头持续地掘进,试图打通科学与艺术间的阻隔。早在上世纪50年代,视觉神经通路的研究就颇有进展。到今天,视觉已经成为科学家研究得最为广泛的感觉,并且在深度上实现了从神经系统到神经元的切换。基于这一进步,1999年视神经科学家森马·泽基(Semir Zeki)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神经美学”(neuroesthetics)的概念,宣称要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审美的生理机制。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