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心目中的西方第一博物馆

(2016-11-05 10:02:01)
标签:

杂谈

在博物馆展出复制品,绝不只有维也纳的阿尔贝蒂娜这一家。这种状况在英国尤为多见,那是维多利亚时代普及美育的结果。至于吉维尔尼的莫奈花园,摆出来的全都是复制品。怎样看待真迹和复制品,涉及复杂的文化和伦理问题。后者只是前者的影子,就像专替政要挨子弹的替身。除了一种情况,就是真迹失传。现藏罗马马西莫温泉宫的《掷铁饼者》,就是一件古代罗马的复制品,不是希腊原作。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1/ninja147826494075499.jpg

即便是佛罗伦萨这个近代艺术发源地,事情同样如此。比如上文曾经提到的《拉奥孔》,也就是传说中米开朗基罗伪造的那座古代雕像,也是罗马复制品。这是一件极重要的作品,但凡学过几天艺术的,一定都画过它的石膏模型,做为素描训练。除了紧张扭曲的体姿,这个人物极度夸张的面部处理,早已经成为人类表情包的一个常用词汇,代表一种纯然的,没有救赎,无望解脱的痛苦。

米开朗基罗或许没有伪造过它,然而它的巨大影响,却在米氏中后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不论雕刻作品如《反抗的奴隶》,还是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画《末日审判》,莫不如此。由此,前期文艺复兴艺术的静穆典重,逐渐让位于通过动态造型展示心理上的洪荒之力,同时也预告了下一个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德国思想家莱辛也曾以《拉奥孔》为题,论述造型艺术和文学的气质分野;受限于人类心理承受力,诉诸视觉的痛苦表现理应赋予美感的形式。当然,真实的艺术实践,早已否定了这一原则。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