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1.v.iask.com/5/516/70214509_2.jpg
(图片来自网络)
腊月二十三转眼即逝,过了小年即将迎接的新年啦。新年的来临使我们每个人精神充沛,朝气蓬勃,焕然一新。在新年里,亲朋好友之间的来来往往必然少不了餐桌聚会,聚会时一不留神二不注意“五精”就会摄入过量损失我们的健康,这“五精”指的是什么,摄入过量有哪些危害呢?答案即将揭晓。
第一精—酒精
酒精摄入过量直接的影响就是毁肝、伤肝、损肝,而且多少年来健康营养学界的专家一直倡导着饮酒应限量,但是受中国传统习俗的影响,餐桌聚会仍然有许多人喝得死去活来。“一瓶啤酒漱漱口,两瓶啤酒刚起步,三瓶啤酒一口闷……”酒桌上这类的话语举不胜举。最新研究显示,中年人过量饮酒会加速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减退,整体智力水平下降速度要比正常水平块6年,在这项研究中,每天饮用相等于约1.425升啤酒被定义为“重度饮酒”。另外过量饮酒患老年痴呆症的平均年龄要比其他人低5年。所以,过年了,告诉咱爸少喝点吧。
第二精—鸡精
一提到鸡精,很多人都对它情有独钟,认为鸡精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因此在烹然菜肴时便会放入很多。范志红老师早在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中说过,鸡精摄入过量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妨碍胎儿发育,令后代畸形、破坏遗传因子、影响生殖力,而且幼年时看不出来、加重过敏性鼻炎、加重过敏性哮喘、造成永久性脑部创伤、破坏视网膜,影响视力等等。虽然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但它并不像想像的那样主要由鸡肉制成。鸡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盐、麦芽糊精和味精,其中味精的数量通常会超过真正来自天然食品的成分,比如鸡肉粉或鸡骨粉、鸡蛋提取物、其他肉类提取物等。所以鸡精是多种呈味物质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它既有味精的鲜味,又有其他呈味物质的鲜味。
第三精—味精
味精是一种很纯的鲜味剂,主要成分是谷氨酸单钠,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经提炼精制而成。水解植物蛋白质经加工也可制得味精。前两天我在微博上看到生命时报的一条消息: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中国成年居民味精的消费与超重有一定关系,每天摄入累计超过2.2克,超重风险显著增加。日本研究人员还发现,太多的味精可能会导致视力视力损伤和高血压。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控制味精的摄入量。
第四精—糖精
糖精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1997年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的糖精钠可以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定,在食物中使用糖精时,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合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特别是有少数的消费者在完全不知道糖精危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引起血小板减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脏器损害等,引发恶性中毒事件。
第五精—奶精
所谓“奶精”,就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少量酪蛋白酸钠、奶油香精、乳化剂、抗结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热量比淀粉还要高。别看它颜色白白的,奶香浓浓的,化在水中有乳白的颜色,其实和牛奶没什么关系,营养价值上更是差之万里。奶精中最糟糕的成分,便是所谓的“氢化植物油”。这种油脂看起来和黄油的感觉差不多,是用植物油经过“人工氢化”处理之后制作而成的。别看带上“植物”二字,其实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多!经过人工氢化之后,还会带来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反式脂肪酸”,消费者真是避之唯恐不及!所谓“植脂末”,不过是粉末状“奶精”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人常说,危险总是在自己放松警惕的时候悄悄来临,所以春节到来,亲朋好友餐桌聚会时,高兴之余也别忘了关注自己的健康!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范志红老师博客
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金阳
电话:13241460656
QQ:814555398
新浪微博:金阳营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