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qingdaonews.com/lnshb/20111104/m_182366.jpg
常言道“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可见大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食物。的确,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除此之外,大豆中还含有植物固醇、大豆低聚糖、磷脂、膳食纤维、植物雌激素、异黄酮等具有保健功效的成分。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和鸡蛋,是上苍赐给人们的第三类完美食物。但是,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男人吃大豆会女化”“女性乳腺癌不能吃大豆”“痛风病人不能吃豆制品”等等关于大豆的说法和评价,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到底有没有依据,今天我将一一向大家揭秘。
男人吃大豆会女化
男人不能喝豆浆,因为豆浆含雌激素,男人喝了会出现乳房发育、不长胡子、变娘娘腔等女性化特征;还有说法称男人喝豆浆精子数量会减少,豆浆杀精!由于“植物雌激素”的生物活性只有药物雌激素的千分之一,只要摄入的剂量不大,是不可能逆转激素平衡,影响到男性性征或男童正常发育的。
豆浆中的植物激素主要是大豆异黄酮,并且含量不高。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11类豆类食品、共计51个样品进行测定发现,豆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小于100微克/毫升,豆奶粉类小于100微克/克,喝一杯200毫升的豆浆摄入大豆异黄酮才不过20毫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食用大豆类食品30-50克,通常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为3.5毫克/克,按照推荐食用量,一天摄入的大豆异黄酮不过105-175毫克。这个剂量水平不可能使男性出现女性化的影响,
大豆杀精
豆浆杀精、影响生殖能力的说法最早源于一些动物实验。有动物实验发现,喂食大豆食物的动物出现了生育能力下降,睾丸酮减少的现象。这样的结果促使后来的研究者开展了人群方面的研究。
2008年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研究者发表在《人类生殖学》(Human
Reproduction)上的一篇论文,让99名男性在不孕不育门诊治疗的男性填写了调查问卷,让他们描述在过去3个月中摄入15种豆制品的频率与数量,同时采样了他们的精液。结论发现吃豆制品的数量和精子的浓度呈负相关。不过研究人员自己也表示,这样的实验设计无法建立起摄入豆制品和精子浓度的因果性。另一方面,也有研究人员发现膳食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于保护精子DNA的完整性、防止损伤有好处。不过,防止损伤的机理还不明确,还需更深入的研究。
2010年日内瓦医学院的研究者对大豆及植物激素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者认为,目前虽然有一些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发现植物雌激素会影响生育功能,但现有的人群研究并不能得出植物雌激素对男性生殖有害的结论,相关的研究还不全面,还需继续深入研究。2012年最新的一项综述分析也是相同的观点,豆类食物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尚未可知。
女性长期大豆容易患乳腺癌
传言大豆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以大豆异黄酮为主),未能吸收的植物雌激素会在人体内积聚,造成人体内雌激素偏高,提高乳腺癌患病几率。其实,所谓的“豆浆含雌激素会导致乳腺癌”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一提雌激素,许多人就心怀顾虑,因为过高水平的雌激素有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出血的危险。但植物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双向调节作用。植物激素具有与雌激素相似的分子结构,可以和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与雌激素类似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比人体内的雌激素要小。当人体内雌激素不足的时候,它的结合可以起到补充雌激素的作用;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它的结合又因为阻止了雌激素的结合,而起到抑制的作用,相当于降低了雌激素的水平。因此,植物激素又被称为女性雌激素水平的调节器。1999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大豆异黄酮作为膳食补充剂的使用。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亚洲人因摄入大量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因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西方人。上海乳腺癌现状调查研究了上海市5042名20-7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现吃豆制品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对生活在新加坡的中国女性进行的膳食与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大豆对乳腺癌的发生有显著预防作用。2008年,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的一篇文章也表明大豆里的大豆异黄酮不但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反而会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尤其在大豆类食品消费量较高的亚洲人群中。
痛风病人不能吃豆制品
仔细想想就能明白。痛风病人发病前都是怎么吃的?无非是大鱼大肉,海鲜河鲜,加上啤酒白酒的生活。没听说谁是因为每天吃青菜豆腐粗粮豆类而患上痛风的。虽然大豆的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鱼类,但经过加工,制成豆腐、豆腐干等之后,因为挤去了黄浆水,其中溶解了很大一部分嘌呤,因而豆腐、豆腐干等产品的嘌呤含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其含量比肉类鱼类还要低,痛风病人可以用豆制品来替代一部分鱼肉类。同时,打豆浆的时候加入大量水分,故而豆浆中所含嘌呤已经被稀释,每日喝一杯豆浆并不会引起嘌呤摄入量的明显增加。至于红豆绿豆之类,原本嘌呤含量就偏低,每天吃的数量又很少,在煮粥或打豆浆时加一小把,不会对痛风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在中国中年男性中间进行的研究发现,膳食中的蛋白质总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有相关性,但其中动物性蛋白质有提升危险的趋势,而植物性蛋白质则有降低发生高尿酸血症危险的趋势。在所有食物类别当中,海鲜类食物与高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大豆制品则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嘌呤含量较高的蔬菜以及各种肉类与血尿酸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者的结论是,吃海鲜类食物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而豆制品则降低这种危险。
结论:粉碎有关大豆的胡言乱语。无论是道听途说,还是在网上看到的,都不能完全相信。实践是见证正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科学的实验、严谨的知识,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食用豆制品的小贴士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食用大豆类食品30-50克。日常饮食中应该适量吃一些豆制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可以降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
2.豆浆必须煮熟。生豆浆含有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这两种物质摄入过多时可能使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甚至发生中毒。豆浆经过充分加热,可以消除这两种物质,安全饮用
3.痛风病人最好在膳食指南的基础上适量减少豆制品。痛风病人不必绝对远离豆浆,只是应当注意在喝豆浆的同时,相应减少肉类的摄入。控制每日蛋白质的总量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参考果壳网和范志红老师的相关知识
注: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金阳
电话:13241460656
QQ:814555398
新浪微博:金阳营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