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养培育策略
(2023-06-30 20:20:36)分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养培育策略
—— 以初中守望精神家园单元复习课为例
海门区东洲中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当前新冠疫情反反复复,错综复杂,如何把疫情当成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应对,促进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疫情背景下的课堂,我们要面临师生戴着口罩教学,不可近距离交流讨论的束缚、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大、教学内容的改变等挑战,迫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一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是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滴产生学习。”因此,榜样教育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和育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撷取历史人物的高尚人格和丰功伟绩激励和引领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可以展示时代人物的感人事迹感染学生,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社会正能量;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处事方式等影响学生,做到润物无声。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在学生自己的身边寻找榜样,如老师、同学、朋友等,让教育更具“烟火气”,因为身边的榜样与那些“高大上”相比,更加生动形象:可亲、可看、可知、可学,从而激发人向善,产生更强的教育力量。
二
课堂是什么?它应该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超越”。如果一节课对师生而言没有超越和成长,纵然再怎么精敲细打、豪华包装也或者是小手林立,也只是毫无意义的演技。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相互成全的生命共同体,既要关心教师的行走方式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生存状态。例如,我在复习《守望精神家园
三
有人说:“疫情是把照妖镜,美与丑,善与恶,都在这张照妖镜前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的确,疫情是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作为一名道法老师,我们所要做的是带领他们从不同的读懂这本书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素养并积极践行。《守望精神家园
当前,我们正面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教育的意义不是在于让学生识记固有的知识点,而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思维方式以及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要我们教师学着蹲下身来,去一些浮躁与繁华,多一些品味,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更是培育其精神和思想的育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