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2-10-25 10:07:49)分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
试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摘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问题探索中的重要话题。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概括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具体来说是通过学生人文精神的领会、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实践方面的创新能力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积极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具备一些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满足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成长阶段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和调整,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前感受社会现实,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社会参与感
教学本身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应主动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巧妙设计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一定能使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互印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感。
例如讲授苏人版九年级上册《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课时,出示图片:你是否还记得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思考台风“山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山竹”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社会,实验中学某班发动学生对周边社区进行走访:“山竹”
二、培养学生对生命认知,提高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若是在课堂能够充分展开生命教育,科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分辨社会上和自身周围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以更为健全的思想观点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时常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残害同学生命的现象,自杀事件都反映出初中生对于生命的意义,法制法规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在讲授苏人版九年级上册《生命健康权》这一课时,在课的开始我问大家会写“生命健康”这四个字吗?学生们很自信的回答会,但我又说请同学们在白纸的上写下“生命健康”这四个字——不许用手。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这时候提问现在,你觉得写字难吗?怎么难了?通过游戏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指主题,了解生命健康的重要,引出生命健康权。接着播放视频《米脂》让学生思考回答视频中学生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人死亡是生命健康权中哪项权利被侵犯?13人受伤是哪项权利被侵犯?如果这些学生还活着,他们将拥有怎样美好的人生之旅?让学生了解社会时事,从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出发,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说出生命健康权的地位,继续播放这则新闻后续凶手被判死刑,提问哪些部门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依据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侵权人承担什么责任?作为受害人家属,你会要求侵权方哪些方面的赔偿?思考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判断,对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和自我责任感意义重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对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鼓励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现象,提升法治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
三、巧设教学情景,搭建培养素养平台
新课程理念注重让学生们积极地融入和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内化,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借助有效的情景创设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是非观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来,创建有趣的情景模式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更要通过现实问题,让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明辨是非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使学生在反思和讨论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思维,通过切身参与,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品德素养和情感素养,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苏人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第二框《公民的姓名权与隐私权》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紧贴学生生活的情境。实验初中1601班这学期转来一位新同学,叫苟小健,大家对他的名字都很好奇。这位同学自我介绍:苟姓原为敬姓,是为了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而得。“小”是家族辈分,“健”是父母希望他健康成长!苟小健同学到了新班级后,还是没有逃脱被同学们唤作“小狗”的厄运,还有同学叫他“小贱人”。他为此很苦恼,想要去改名字。针对这个情境,我设置了三个问题1.你给别人取过绰号或叫过别人绰号吗?你有过被人取绰号的苦恼吗?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大势所趋。但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任重道远,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究,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地提高自我能力,顺应社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无限可能。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学生一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形成核心素养,进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秀.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5).
[2]王玉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