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小班化背景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分层策略

分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
农村初中小班化背景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分层策略
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步入城市生活,随之带来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城市上学,这就导致了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和生源质量的骤然下降。面对农村初中小班化的大背景,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改变以往大班教学的常态,寻找新形势下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进行“私人订制”的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实施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在农村初中小班化背景下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生分层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就要开展“私人订制”的学科教学,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分层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接受能力等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例如家庭教育氛围、父母教育理念、父母学历水平等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总体上的测评,分为基础达标层、基础巩固层和巩固拔高层等若干层次,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学习互助小组。这样一个学习小组中就由不同学习层次水平的学生组成,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担当组长,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领不同学习层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许多知识点需要背诵,这样的背诵任务就可以分摊到小组,由组长督促组员及时背诵打卡,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这些学习小组在课堂活动中也是一个学习单元,要抱团式学习,完成相应层次的学习目标,最终该学习小组才能在学期综评中评优。当然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度,学生层次的划分不能固化的,而应是发展变化的。以一个月的教师考核、小组考核和学员自我考核进行综合评价,考量学生在一段时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分层作出相应的微调。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原来基础达标层的同学取得了明显进步,而巩固拔高层的学生却退步了,那就可以进行适度微调,学习小组的组长也可以进行微调。这样的微调一方面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发展变化,提出适时的学习目标。同时在微调的考核中还参照了小组考核,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目标分层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而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在设定的时候也要因人而异,分层设置,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设定“跳一跳,能达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每个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因为原有学习基础等不同,所以我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也有所不同。以苏人版九年级教材第七课《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为例,对于基础达标层面的学生,学习目标设定为要树立法不可违的观念,坚守法律的底线,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对于基础巩固层面的学生,学习目标设定为要知道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能区分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明确犯罪的三大特征;而对于巩固拔高层面的学生,学习目标不仅仅是上述两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目标之外,还要培育法治精神,提高自己法治素养,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学会如何用法维权。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分层,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老师设定的要求,从而获得学习幸福感。对比于传统的统一学习目标,往往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等原因,可能主观上已经付出努力了,但客观上收效甚微,达不到统一的目标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这门功课上是这样,那门功课上也是这样,就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最后产生“我就是学不好的”、“我是差生”这样的想法,最后丧失学习兴趣,主动放弃学习了。
三、教学分层
在农村初中小班化的大趋势下,照抄照搬教材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需要教师加深对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的积极探索,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首先可以做好教材的二次开发和深度解读,将教材知识灵活进行延伸拓展。以苏人版九年级教材第二课《提高媒介素养》为例,由于这一课时的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上课时我选择了贝尔的“导生制”这一教学方式。即在新授课之前,围绕学程单中的三大基础问题“媒介发展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媒介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怎样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先让同学们预习一遍,然后挑选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即组内学习较为优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导生”,再将自己的预习所得所思在组内交流,即导生为其他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答疑解惑。通过导生第一轮的预习、交流,第二轮则要求组内成员自学自编、设置问题,负责对其他组员的过关考核。这样的课堂已不再是学优生的个人秀,两轮的自主学习已经将不同分层的学生都在课堂中唤醒了,基础达标层和基础巩固层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个性化的指导,保持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并且由于负责教学的导生都是自己的学习同伴,更有利于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自主先学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小老师,而且在自学、互助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最后课堂教学的第三轮才是老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侧重讲解,对教材知识的二度开发和拓展延伸、对学生课堂反馈的及时调整。这种教学方式恰恰是农村初中小班化的必然趋势,真正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课堂既让学于学生、又服务于学生。
四、评价分层
记得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教育需要等待和耐心,更需要包容和爱心。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有各种各样的差异的,同时更要尊重这种差异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这种平等恰恰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评价时要做到评价分层。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每节课的课堂展示和课堂反馈都采用积分制,由课代表负责记录,并根据星云榜评选出课堂之星、每月之星、最佳拍档组等荣誉称号。针对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积分奖励机制,基础巩固层和巩固提高层的学生每次的课堂展示和课堂反馈,只能积一分,而为了鼓励基础达标层的同学,他们的课堂展示和课堂反馈可以积分翻倍,以此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同样的问题抢答,巩固拔高层应让答于基础巩固层,基础巩固层应让答于基础达标层,不应与他们抢夺话语权,彰显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助让学。每个小组的基础达标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中至少展示一次,以保障该类同学不掉队。
这样的教学分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教学效果也开始初步显现。不同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基础达标层的学生通过分层教学,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告别了自卑的学习心态,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基础巩固层的学生通过分层教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改变了消极被动的学习心态,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巩固拔高层的学生通过分层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因为在这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下,没有常胜将军,自己随时可能会被超越。这种小班化的分层教学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学会了互助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农村初中小班化背景下的学科分层教学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探索,为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有效和长效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