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当蝗虫掠过那片稻田
(2025-09-27 13:45:39)分类: 散文 |
短视频:当蝗虫掠过那片稻田
稻穗低垂,本是丰收之景、农人之福;稻浪的屏幕之中,却有人悄然将闪着寒光的镰刀挥入,将刻着贪婪的尖嘴探出。
那些被流量豢养的电子蝗虫,正疯狂啃食着最后一片精神稻田。它们用短短几秒的视觉糖衣,裹着“科技”的砒霜,在算法的倾盆暴雨下,将少年人的瞳孔,蛀成空洞的漏网。蝗虫掠过,田野一片死灰。
短视频平台,堪称完美的飞虫养殖场。可控调温的摄镜器皿里,每只虫卵都长出趋光的复眼,特效是它们的翅鞘,十五秒时长是最佳生命周期,点赞数是产卵的计量器。金黄滤布织成的养殖网下,埋伏着无数弯腰的稻草人。它们举着美颜的弯刀,把真实的血肉碎成统一规格的饲料,精心喂养——扭腰的是转基因果蝇,装疯的是变异叩头虫,假哭的是带毒毛辣子,色相漏点的是斑衣蜡蝉……全都在数字的温室里蠢蠢欲动,振翅欲飞。看那一个个直播间,他们将农人祖辈传下的防晒网拆换成补光灯,将天地自然酝酿的春秋四季秘制成“家人们双击666”蜜汁;播放量如喷雾剂按嘴,闷死最后一只恋着月光的自由萤火,只留下数据中心的捕网上,挂着密密麻麻干瘪的点赞蚊尸。当“三秒定律”绑架了人们的手指,侵入了大家的大脑,年轻人只会趴在田塍边张望,早分不清哪株是自然阳光生长的思想秧苗,哪根是电脑激素催肥的精神稗草。
在汹涌逐利的时代冲动下,平台与“创作者”们一拍即合,狼狈为奸,早已将是非美丑的边界彻底撕碎,价值观在利欲的土壤中霉变。昔日尊劳动、践诚信、守底线的价值标尺,今时全被弃掷一边,假摔反咬老者,把敬老扭成荒诞的剧本;镜头前救兽、镜头后弃之,将善举腌成作秀的咸菜;拿霸凌炒热度、用矛盾攒流量,把刻薄包装成正义的“防晒衣”。它们不管耕地里的禾苗是否灌浆,只看镜头前的戏码长得够不够“出挑”;不管屏幕后的价值观是否歪斜,只认评论区的热度能不能飙高。上得热搜不问内容含毒,点赞破万哪管底线被破。终是造假作智、真诚是愚、刻薄为潮、包容成怯,短视频场域沦为价值观的粪坑,泡得观者两眼懵逼,只剩一片浑浊。
电子蝗虫肆虐啃噬,青少年的精神稻田成一片荒芜。本应播勤能补拙的种、长敬事惜物的苗,如今被网红喧嚣的毒雾罩得死死。走廊外,少年盯屏为“三秒涨粉”狂呼,把数理筑基塞进抽屉;寝室里,学子仿恶搞把捉弄当有趣,将友善踩脚下;家庭内,孩童怨父母不助追梦,满脑是喊麦出镜、奢品加身,早忘了感恩二字的笔划笔顺。为中华崛起?——猎奇幼稚低俗趣味是快刀,分秒割去成年人信仰之念;碎片刺激短暂舒适是慢毒,悄悄流走少年郎实干之心。长此以往,精神的稻田里,怕是难寻一颗能正常发芽和生长的种子。毕竟,谁还愿意酷暑下每日早晚去浇灌一朵慢开的花,不如马上立起,去追一只会飞、漂亮的蝶到手,哪怕那蝶带着妖艳的毒。
救赎之道,当拾农人的乡土根脉,在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重建精神的糯谷田。科技企业当弃“流量至上”的嗜血逻辑,效仿披蓑戴笠的老农智慧,给手机的贪婪套上口兜,给强国梦牢筑数字的根基;一机在手的我们也需重新拾起种谷的耐心,为思想修建起坚固的篱笆墙。
莫让青春沉沦为短视频的祭品,莫使精神溺毙在大流量的汪洋。
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