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来了,如何应对
http://s14/bmiddle/003AYz9Qgy6F90vMwVf8d&690
这几天人们都在谈论着PM2.5,搞得的人心惶惶。
在中国地图上,宝鸡、咸阳、西安、铜川和渭南,基本上所有检测站点的PM2.5实时监测数据坐标,都显示了颜色最深的褐红色。宝鸡、咸阳、渭南个检测子站显示的PM2.5浓度值,全部都在300—500之间,达到严重污染水平。PM10浓度,关中地区的状况可能为“全国第一”。
12月17日,西安的空气质量就已是重度污染(污染指数278),18日又再攀“新高”。整整一天,西安13个空气检测子站的PM2.5和PM10的实时监测数据,在多数时候,全部清一色成为颜色最深的“褐红色”,多个检测子站的PM2.5和PM10浓度达到“爆表”水平。如小寨站下午3时的PM2.5浓度值达到585微克/立方米,草滩子站PM2.5浓度值甚至达到626微克/立方米,个检测子站的PM10浓度全部达到600左右,兴庆公园子站甚至达到698微克/立方米。
一、什么是PM2.5
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来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 SP(T otalSuspended
Particle),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 M1 0(P M为P
articulateMatter缩写),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 5微米的称为P
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
M2.5),不易被阻挡;与P M1 0相比,P M2.5更具危险性,因为当吸入之后,P
M2.5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P
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
M2.5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寿命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对空气能见度的影响要比PM
10更直观。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来源;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
M2.5,主要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大多数城市和农村人口均遭受到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出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据统计,在欧洲,PM
2.5每年导致386000人死亡,并使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岁。
二 、PM2.5对人体的危害
http://s12/mw690/003AYz9Qgy6F90Q6Hh19b&690
1、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人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结构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我们的呼吸系统,天然地有着阻挡污染物的能力,那些较大的污染物,在经过鼻腔、咽喉时就已经被阻挡,即便是能够进入气管、支气管的脏东西,也可以随着气管内纤毛的运动,被运送出呼吸道。不过,人体也处处存在漏洞,对于微小的颗粒物,呼吸系统的屏障就无能为力。
PM2.5穿越屏障以后,细小的颗粒物开始以各种形式在呼吸道中兴风作浪。一个最直接的方式是,这些细微的颗粒物本身,滞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症。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
2、致病病毒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
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着“顺风车”,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诱发血栓的形成。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3、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4、PM2.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从公开的科研资料看,对PM2.5的研究很多聚焦于肺脏。
研究者们从肺脏的毒理学研究入手:以PM2.5对4组大鼠每天进行1次染毒,连续进行3天。对这些大鼠的肺灌洗液并对肺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后发现,PM2.5能够引起肺部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肺细胞损伤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在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肺部炎性细胞渗出,肺间隔水肿。
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5,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在这个实验中,以25、50、100、200μg/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
今年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以甘肃某镍开采冶炼区为PM2.5采集区。研究者发现,在镍污染区大气中,PM2.5含镍剂量是实验对照区的65倍,长期暴露于PM2.5中,高浓度的镍会增加对细胞的损害。该实验用来测试的细胞叫做“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连续被覆在全身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群。在研究者看来,内皮层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其损伤及功能紊乱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5、PM2.5可致肺癌
研究发现,PM2.5进入肺组织后不仅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会影响肺上皮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出,导致细胞死亡。同时,PM2.5会引起肺组织生化成分的改变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严重而持久的炎症会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导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发生。
三、环境保护应对措施
为最大限度降低人为活动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降低大气污染程度,经西安市政府批准,18日西安市立即启动了空气严重污染日应急响应。要求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迅速落实应急措施:
1)除应急抢险外,全市所有建筑、拆迁、市政、道路、水利、绿化、电信等施工工地的土方石作业全面停止施工,所有水泥粉磨站、渣土存放点全面停止施工、生产。
2)除担负军品生产任务的企业外,国控重点大气类污染源企业工业生产按照应急承诺书采取限产限排等措施,确保二氧化硫、烟(粉)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30%。
3)西安全市所有冲水车辆全部出动,对道路两侧绿化带及绿化林木进行冲洗降尘。在保障道路安全行驶和日常道路清扫保洁的前提下,中心城区主干道及主要次干道增加清扫保洁频次,除低温天气(0℃以下)和交通高峰时段外,每天冲洗洒水不少于4次;中心城区以外区县政府所在地主要道路每日清扫保洁,并加强水洗工作;适时开展城市主要区域及园林绿化带、隔离树等大冲洗活动。
4)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每日停驶不少于50%财政供养的办公车辆,停驶车辆应报公安部门备案。
5)大唐灞桥热电厂、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以及西郊热电厂在保证供热的前提下,实施分阶段轮流限制发电,限产减污;各燃煤设施使用单位立即启用应急备用的优质煤炭。一天两次向公众公布气象条件变化情况。
6)一天两次向公众公布气象条件变化情况
7)每日组织进行空气质量会商分析,研究判定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8)根据污染实际状况,立即报请省空气重污染日应急办启动关中五市一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缓解周边地区对西安空气污染的影响。
四、个人防护措施
1、尽量减少出行
如必须出行则必须做好个人人防护工作,佩戴口罩(N95级的防尘口罩才能有效过滤PM2.5)、穿长衣长裤,尽量减少皮肤与外界的接触。
2、减少户外晨练
雾霾天气晨练时空气中的PM2.52很容易进入人体,即便是佩戴口罩也不能完全防止PM2.52的入侵,更可况有些人根本不戴口罩,当然于身体健康不利。
3、关闭好门窗
可以阻挡一部分污染物进入室内,同时使用空气净化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气污染;如果大气空气质量很好,应开窗通风,没必要长时间开启空气净化器。
4、保持室内湿度
尝试窗帘喷水、水吸附法、植物吸附法等。
5、做饭时减少油烟 促进健康
很多人在炒菜时,一定要等锅非常热时才倒入食用油,而此时因温度过高,食用油会在迅速产生大量油烟,进而危害到烹饪者的身体健康和污染家庭环境。在烹调时,油烧七分热就可炒菜,千万不要等到油冒黑烟时才烹调食物。长期使用炒菜、煎炸等烹饪方式作为饮食习惯,人体内容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易使人体出现衰老现象。
6、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室内同样也可以做一些有益身体的活动;天气好时也可以到空气好的地方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7、尽量减少开车
减少开私家车上班、办事的几率,多乘坐公交车,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8、减少吸烟或不吸烟
烟雾中有大量的PM2.5,会对人体有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外界环境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尽量不要吸烟,尤其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吸烟会留二手烟给别人(二手烟危害更大);在家也不要吸烟,尤其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身体发育不全影响更大。
9、勤洗脸:外出时由于皮肤暴露在外,PM2.5尘埃落在皮肤上,不注意清洗就会形成黑头,回到能清洗的地方,第一时间就要注意对皮肤进行彻底清洗,并进行保湿和护理。
五、膳食原则
民间流传着很多排出体内PM2.5的偏方,鸭血排毒、木耳排毒等,但事实上食物进入消化系统,PM2.5进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不出呼吸系统里的这些东西,呼吸系统拿它们没办法,就算是咳痰也不管用。靠吃是不可能彻底清除PM2.5的。但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营养学中维生素C,蛋白质都可以达到调节免疫的目的,适量的维生素A或者β胡萝卜素可以修复肺里的上皮细胞。同时抗氧化的营养素维生素E也可以帮助抵抗身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损害。
1、多喝茶饮
多喝水,茶叶中含有抗氧化物质茶多酚,能清肺润肺,加强肺泡排出有毒颗粒物的能力,能协助人体细胞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2、少量补充维生素D
冬季雾多,阳光日照少。人体接受阳关照射不充分,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人会产生情绪低落,精神压抑等情况,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
3、饮食清淡,多喝蜂蜜水
雾霾天食物选择宜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仅可以补充人体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可以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梨、枇杷、橙子、橘子等食物。
4、做饭时采用健康的烹调方式,减少PM2.5排放
凉拌菜使用橄榄油 ,若用橄榄油烹调食物,油温六七成热就可炒菜。橄榄油在高温下容易变质。
尽量减少炒、油炸的烹饪方式,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煮、蒸、炖、汆、凉拌等,这些烹饪方式不但可以减少食用油的摄入量,对食物破坏性也较小,可以更多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用起来也更加健康营养。
5、多食用抗氧化食物
有研究显示,PM2.5自身会吸附许多过渡金属元素,进入人体后,可在局部释放出浓度较高的转运金属离子,它们产生自由基的能力很强。因自由基具体较强的氧化作用,因此多食用抗氧化食物,可减少PM2.5带来的一些危害。能起到抗氧化作用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这些营养素的常见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胡萝卜、青椒、南瓜、猕猴桃、动物肝脏、奶及奶制品(全脂奶)及禽蛋等。
6、多食用高蛋白食物
多吃瘦肉、鱼类、牛奶、鸡蛋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增强免疫力,进而抵抗PM2.5带来的潜在危害。
7、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豆类、五谷杂粮、菌类等,多食用这些食物可净化人体内环境,将污染物、毒素等清除出体外。
PM2.5固然可怕,但比PM2.5更可怕的是麻痹的思想。如今的PM2.5比非典的危害更大,非典是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我们有措施可以干预,市民自身也可防护;PM2.5污染严重可能不会短期内直接导致人的死亡,但对国民素质的长期影响比非典严重得多。
PM2.5治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还要继续。大的环境个人改变不了,改变自己还是可以的,倡导从自身做起,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抵御PM2.5。
远方,朋友发回一条消息“很庆幸中国还有最后一道洁净空气,三亚之旅美不胜收!”
期待蓝天、期待白云。
国家二级营养师:苏雪琴(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QQ1173865565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2947814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