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八首》<其六>荆轲饮燕市的解读与赏析
(2014-02-18 06:08:23)
标签:
左思咏史八首荆轲饮燕市古诗文化 |
荆轲1 饮燕市,酒酣气益震2 。哀歌和3 渐离,谓若4 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5 ,与世亦殊伦6 。高眄邈7 四海,豪右8 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9 。
[注释]
1 荆轲:战国时齐人。是历史上反抗暴政的志士。他为燕太子刺秦王,失败被杀。
2 酒酣:喝酒喝到尽兴畅快时。气益震:气冲牛斗。
3 和(hè):一人唱,一人随着唱。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响应。
4 谓若:可谓;可以说;好象是说。
5 虽无壮士节句:此时荆轲还未做刺秦王的壮举,还未表示出壮士的气节。
6 殊:不同于。伦:类。
7 邈同藐(miǎo):藐视。
8 豪右:豪门贵族。
9 钧:古代度量单位。30斤为一钧。
[译文]
荆轲和高渐离是好朋友,他们在燕市喝酒,喝到尽兴时,气冲牛斗。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慷慨悲歌,旁若无人。此时,荆轲虽然还没有做刺杀秦王的壮举,但他豪气冲天,傲视天下的英雄气慨也与世人不同。他不把天下四海放在眼里,更别说那些豪门贵族啦。
豪门贵族自以为贵,但在荆轲看来却如埃尘;那些有才学而出身寒门的人,虽然因贫寒自以为贱,但在荆轲心里却重千钧。
[赏析]
诗人通过咏荆轲豪气冲天、傲视天下的英雄气慨,来抒发自己的豪情。他借咏荆轲表白自己鄙视豪门贵族。虽然自己出身寒门,怀才不遇,但他非常自信、自豪、不失志。
本诗通过咏史(1—4句)、抒情(5—8句)、议论(9—12句)表达了三层意思。
1—4句:赞颂了荆轲豪气冲天、傲视天下的英雄气慨。
5—8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说明自己虽然没有做过荆轲刺杀秦王那样的壮举,但也与世俗的人不同。诗人不把天下四海放在眼里,更别说那些豪门贵族啦。
9—12句:诗人议论说:那些自以为贵的豪门贵族在我眼里不过是埃尘,而那些出身贫寒的有才之士,虽然因贫寒自以为贱,但在诗人心里却重千钧。进一步说明自己虽然仕途坎坷、抱负难展,但不消沉、不失志,仍然自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