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八首》<其一>弱冠弄柔翰的解读与赏析
(2014-02-15 07:35:28)
标签:
咏史八首左思古诗弱冠弄柔翰文化 |
弱冠弄柔翰1
边城苦鸣镝5
长啸9
左眄澄江湘13
[注释]
1
2
3
准过秦:(作者)所写文章的水准达到《过秦论》的水准。
4
拟:比拟,类似。子虚:西汉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译文]
(诗人)20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博览群书,见解卓尔不群。写的论著达到《过秦论》的水准,作的赋可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相比拟。
边城有战事,军队频频放出响箭,插有羽毛的军书飞报京都。边廷多故,激起我以武报国的志向。我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很早就学习过《司马穰苴兵法》,会排兵布阵,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长啸激起阵阵清风,我的志向是消灭东吴,统一天下。我虽才能薄弱,但还是希望为国建功。只要国家起用我,我就能大展宏图,实现平定东吴、平定羌胡的梦想。
我期望为国建功,并不贪图封赏,功成之后,拜别君王,归隐田庐。
[赏析]
这篇诗有三层意思。
1—8句:写作者能文能武,具有报国的才干。
9—14句:写作者以安邦定国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15—16句:写作者期望为国建功,并不贪图封赏的高尚情操。
该诗的写作特点是融议论于形象之中。说到文才,用著论达到《过秦论》的水准,作赋可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相比拟来佐证;说到武略,用读过《司马穰苴兵法》来证明。让人觉得诗人的文才武略是真实可信的。
该诗段落之间衔接自然。例如写完文才后,由边城有情况(鸣镝、羽檄)引出武略(熟读兵书)。因为熟读兵书,自然要想到安邦定国。
写完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然后笔锋一转,写自己立功不为封赏的浩荡胸襟。
这篇诗完整地表达了诗人的才干、雄心壮志和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