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不养肺,冬病缠身0最全的养肺方法”都在这里,请收藏!

(2025-10-03 10:59:40)
标签:

艾灸

健康

养生

中医

分类: 艾灸祛常病

中医理论指出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春季滋养肝脏,夏季调养心脏,秋季养护肺部,冬季培补肾脏”。肺作为人体较为脆弱的器官,在秋季干燥的气候环境中,容易受到损伤,这一现象在老年人群体中更为显著。


如果秋燥伤了肺,轻者咳嗽、咳痰、气短乏力等呼吸道症状,严重的,到了冬季就容易导致气管炎、肺气肿、肺等疾病,尤其是患有老慢支、哮喘的人,更容易导致疾病加重。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对肺脏的养护。


最佳养肺时间:早7点~9点

 

一天中养肺的时间是早7点~9点,这时肺脏功能强,此时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强健肺功能。

而肺脏功能弱的时间是晚21点~23点,晚饭后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时吐掉,可以滋润肺脏。

肺的排毒间是凌晨3-5点,所以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凌晨3-5点会咳嗽、排痰。



最简单养肺法:一杯热水

 

秋季天干物燥,要多喝温水,每日至少要比其它季节多喝500毫升以上的水。而单的养肺法,就是一杯热气腾腾的水。大家可用直接吸入水蒸气的办法使肺得到滋润。

方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水蒸气,每次10分钟左右,可早晚各1次。


最便宜养肺法:“笑”

 

养肺的方法多种多样,“笑”可能是“便宜”且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一种的“运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畅。


 

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最舒服的养肺法:按迎香、叩肺俞

 


按揉迎香穴: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


 

肺俞穴");">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

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如果自己不方便,可以让家人帮忙)。

作用: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痰浊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最有效的养肺法:主动咳嗽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秋季人们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可选择空气清新处,身体放松,微微低头,主动咳嗽,以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有害物质和痰瘀,减少对肺部的损害。


最美味的养肺法:莲藕排骨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补人”,秋季恰逢莲藕上市,莲藕食疗方具有润燥、养肺之功效,是除秋燥的佳品,而莲藕配排骨更是美味又营养。


 

食材:排骨200g,莲藕200g。

做法:

1、排骨剁碎过水,莲藕洗净切块;

2、把排骨、莲藕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煲10分钟;

3、转小火继续煮50分钟即可。

作用:生津润燥润肺益脾,大人小孩都适合。


秋季进补最好的方法:晒太阳

太阳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好的品,秋天的阳光暖暖的是进的好时机。


 


晒四个部位

头顶:有百会穴,疏通百脉。

后背:是阳中之阳,脊柱两侧共53个穴位,膀胱经与督脉贯穿的地方。能滋养血管里的血,淋巴里的水,经络中的能量。

腿脚:带走寒气,储存能量,以伺冬天。

手:手心向上,这是劳宫穴,强心养气,促进睡眠

时间:每天十分钟

上午9~11点、下午4-5点,是阳光、阳气入身体的间。

除了上述的养肺方法,养肺护肺,可以日常常吃养肺六宝!


 


养肺六宝

 

梨:“百果之宗”,是润肺化痰首选,还有止咳、降火的作用。

杏仁:适合秋季食用,具有独特的止咳、润肺、止喘作用。

百合:含有丰富的黏液质,润燥、清热,经常用于防治肺热、肺燥。

银耳:“菌中之王”,滋而不腻,有助于生津润肺、益气活血、滋阴养胃。

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肺津,是滋阴养肺的上品。

白萝卜:归肺、胃经,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清热平喘的功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