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灸一部位,强肾滋阴止盗汗,护做睡美人

(2025-10-03 10:54:31)
标签:

艾灸

养生

中医

健康

盗汗

分类: 艾灸祛常病


睡觉时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中医称之为“盗汗”,专指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汗就是代表体内这种阴的、寒的、凉的,水的这种能量减少了,就是典型的阴虚了。阴虚了以后,它不能够制约阳;水不够了,它不能制约火,所以就会造成一个结果:虚火上扬逼着体内这些汗液不能循着肠道,所以它趁着半夜就偷跑来了。

盗汗通常被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类型


轻型盗汗:一般都是在入睡已深或快到早晨出汗。局部有轻微的汗湿,并不会有其它的不适感。
中型盗汗:在睡着后不久就会有汗液一次性泄出,醒来后汗液即可止住,再入睡也不会出汗,但醒后会有口干的感觉
重型盗汗:通常一睡就大量出汗,而且有浓郁的咸臭味。惊醒后再入睡时还会出现大量的汗液,同时患者还会伴有低热、潮热、头晕、消瘦、尿少等现象。 

45岁是女性盗汗的分水岭

 
在中医眼中,汗有多重要? 医圣李时珍认为: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就是说,汗为心之液,而心主血,所以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不仅会耗气,还会伤及津液而损及心血。

45岁是女性盗汗的风水岭

对于女性来说,在45岁的时候,进入更年期,常会发现睡觉时总是会出汗。
这种异常,主要是因为受到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受到身体激素的波动影响,导致神经调节系统出现了紊乱。并且,更年期的女性,还会受到心悸的影响,心中的躁动感更加明显。这也会促使她们容易出汗,甚至会出现彻夜难眠的情况,都需要提高警惕。

滋阴补虚是治盗汗的原则


盗汗以阴虚为主;无汗以血虚为因。小儿汗证的发生,也多由体虚所致。 所以滋阴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亏虚者益气养阴,血虚者艾灸补血");">
艾灸具有对阴阳、气血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可以调理多汗、盗汗,同时还可调理少汗、无汗。


那如何艾灸?这里推荐您艾灸阴郄、太溪、复溜穴");">
1、阴郄穴:各脏器中,心为火,肾为水。汗为心之液;汗,在外为汗,在内为血。作为郄穴的阴郄穴,具有由外到内沟通心脉的功能,使得心火下探,肾水上提,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目的,盗汗也就好转了取穴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橈侧缘,平尺骨小头。

2、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源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
中医认为太溪穴能“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调理。古代名医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都是用太溪穴“补肾气、断生死”。
3、复溜穴:
复溜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发上行。功效: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取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注:如果有时间最好可以辩证艾灸");">:阳虚导致的凉汗,多灸扶阳祛湿的穴位,比如神阙、命门、阴陵泉、丰隆。少吃水果,少喝冷饮。 阳郁导致的热汗要多灸中脘、足三里、太冲,另外多运动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改善郁积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