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将至,6个最怕、4个必知、5个好处你都知道吗?

标签:
艾条健康养生中医三伏 |
分类: 艾灸祛常病 |
马上就要到三伏天了,外界阳气最盛,湿气最重,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最容易生病的40天,伏天里,可谓暗藏 杀 机......
伏,是避暑之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毫不夸张地说,入伏后开始冬病夏调,可以改善身体的许多隐 疾,但同样,三伏天“暑邪”盛行,一不留神也容易落下病根。
那么,我们该如何护自身周全?
三伏天身体最怕的6件事
1、脚底最怕凉
很多人喜欢在夏天睡觉时用风扇对着脚吹,觉得很舒服很凉快,殊不知足底迎风睡对身体的危害!
我们的足底拥有许多重要的神经、穴位和经络,并且它对外界的刺激极敏感。熟睡时,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而本身御寒功能就较差的双脚很容易就受到寒气、湿气的侵袭,这样就导致了经络系统处于紊乱的状态,身体的免疫 功 能就会下降,容易引起身体的一些病 变,如导致伤风、频发感冒。
2、肠胃最怕冷
你一定也觉得在三伏天吃冰西瓜、喝冰水、吃凉面很爽吧。但是,在三伏天,人的阳气浮于外,再加上现在的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等造成肠胃功能弱。
再在三伏天吃了冷的东西,体内的内阳可能无法抵御食物的寒气,不仅会导致湿留体内,还有可能导致腹泻。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弱");">、腎阳虚的人更要注意。
3、上身最怕露
《混俗颐生录》");">指出,“肺俞五脏之表,胃俞十二经脉之长,最不可失寒热之节。”我们上半身分布有众多的经脉,包括总督阴阳的督、任两脉。如果胸背受凉,风寒邪气容易侵入经络,从而引起肠胃、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系统的疾患。
女性在穿衣方面,要注意不要穿露脐装、低腰裤。因为会造成掌管阴阳两脉的神阙穴");">和肾腧穴都露出来,这很容易使得督脉、任脉受损。
4、最怕出汗不换衣
《孙真人卫生歌");">》说:“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着,秋冬觉冷便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意思是伴随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伏天,大家出很多汗后要及时更换衣衫,千万不要用身体将汗水浸湿的衣服烘干,否则不仅阳气受损,还会使湿气入里化热,形成湿热 证,导致疮疡等皮肤病或风湿 痹 证。
5、洗浴最怕冷水
很多男性喜欢在夏天洗冷水澡!三伏天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
打个小比喻,把汗孔比作“门”,三伏天“门”敞开着,寒气、风邪、湿邪极易从“门”而入,侵袭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有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产生原因不明的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小儿尤其要注意。
6、空腹怕喝茶
你也喜欢在夏季饮茶吗?很多人可喜欢在夏季饮茶了,而且很多中国家庭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是大量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人体阳气的耗损。
如果又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证,以及下元虚冷之腹泻、阳
痿、痛经等病
三伏天4个必知事项
1、谨慎用空调
我们在用空调的时候,室内外温差一定要小于7,尤其是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来说,特别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因为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以致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栓塞。
室内的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是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湿度,湿度过大,霉菌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容易侵扰我们的机体。
2、三伏天宜养心
《素问·六节藏象论》里讲:“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下气。”按照中医五行理论,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为夏季保 健的一大关键点。
三伏天尤其要注意养好心脏。平时就要多喝水,三伏天因为出汗较多,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引起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致使血管栓塞,极易引起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
养心,就要做到精神安静、喜怒平和,多做一些比较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以保持心情舒畅。
3、三伏天宜祛湿
湿邪是三伏天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
祛外湿
外湿产生的原因:外感湿气、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感受雾露、涉水淋雨等。
如何祛除外湿:外湿主要靠大家自己注意,特别是夏天大家喜欢开空调,一定要注意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中。三伏天本来空气就潮湿,室外炎热的环境会导致人的腠理开泄,毛孔打开。当突然进入空调房,风寒湿就会趁机侵入人体。
祛内湿
产生内湿的原因:过食辛辣、恣食生冷、嗜食肥甘厚味等都容易影响脾胃运化津液,凝聚成湿。
中医认为湿气乃中土之气,脾在五行中属土,同气相求,故湿邪易困阻脾,而且脾胃虚弱与湿留体内往往互为因果。
三伏天湿气重,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再加上此时大家喜欢冷食,更加造成湿困于脾,所以夏季祛湿重在健脾阳。
4、三伏天宜祛暑
三伏天在户外很容易中暑,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中暑症状:初见发热、头昏、烦渴、疲倦、少汗,继则高热神昏、烦躁、抽搐、四肢厥冷,甚则引起死 亡。中暑发 病 急,转变快,且易伤津耗气。
中暑原因:多因处于高温环境,体内汗液蒸发困难,导致机体产热大增,从而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聚所致。
中暑后怎么做:首先,将中暑者移至阴凉处,解开衣领,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如有条件可用毛巾浸热水敷脐腹部,口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或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
体质较弱者,要避免在烈日下行走时间过长,并做好防晒,还可口服十滴水预防。在额头涂清凉油也可预
防中暑。藿香正气散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 效,是防
三伏灸");">的5大好处
1、解暑, 祛湿,祛寒,降火
因为艾灸补充的是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在中医里,调理各类炎 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 症不愈。
另外,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感到闷热,烦躁。
2、元气阳气充足
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空调、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火力充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抗打击力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是身心健康宁静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
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liao、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
3、是调理疾病的好时机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寒湿,打通经络。
4、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 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扶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5、修心养性,也是最有收效时机
从因果的角度讲,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害怕、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疾病缠身、慢性病......身体有说不清的难受却查不出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讲,这些都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 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邪气就会被赶出体外。
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 开阔,病痛逐渐解除,身心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人体是小乾坤,清净的身心与天地感通。
三伏天的保 健灸法
今天,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灸法,适用于整个三伏时节,那就是艾灸中脘、神阙、关元这三处穴位,每穴艾灸时间15-20分钟。
另外,做三伏灸的最 佳时间为午时前后,每伏的第1天效果最 佳,一定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