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冬后更易诱发脑血栓!发病前的6个前兆,为自己和家人多看一眼

(2023-11-18 08:59:45)
标签:

养生

中医

健康

艾条

脑血栓

分类: 艾灸祛常病

脑血栓是常见的中老年“杀手”,有着吓人的“四高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患者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


每年入冬后,患脑血栓的人数会出现3个小高峰,分别是刚入冬时、春节前以及春节期间,而这3个小高峰,都是天气寒冷、气温降低的时段。


低温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 细血 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部负荷加重,所以很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者脑血栓。

入冬后更易诱发脑血栓!发病前的6个前兆,为自己和家人多看一眼


脑血栓发病前6个前兆


为自己和家人,多看一眼



1

哈欠不断: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 发病前 5~10 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2

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 200/120mmHg 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 80/50mmHg 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3

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4

步态异常: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5

突然发生眩晕: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 1~2 天反复出现 5 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6

突然发生以下情况: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 痛;

伴有抽搐发作;

近期有头部外伤史;

伴有昏迷、嗜睡;

头 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 痛;

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


如果有上述情况出现,应及早到医院检查。


入冬后,一定要刮这条“青筋”


对防治脑血栓最是紧要



此方法不但简单,而且还可以自疗,有过脑血栓的患者不妨一试,有益无害!


方法:用刮痧板刮手指,尤其是两个手的中指及根部(青筋处)就可帮助防治脑血栓。

入冬后更易诱发脑血栓!发病前的6个前兆,为自己和家人多看一眼

刮中指的青筋可以防治脑血栓,是因为中指根部的这根青筋,一般代表脑部动脉硬化程度。


以左手为例,如果青筋出现在中指左侧(靠大拇指一侧),表示左侧动脉硬化、经络不通比较严重;此时,头部左侧容易出现不适;如果出现在右侧,则同理;

如果两侧都有青筋,而且颜色较深,说明脑部的动脉硬化已非常明显。


入冬后更易诱发脑血栓!发病前的6个前兆,为自己和家人多看一眼









冬季防栓,重点在早上!


秋冬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而这段之间内,又以早上这几个小时为危险!


临床观察发现,清晨是冠心病突发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突发中风的多发时刻,70~80%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 6~10 点。其中,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我们刚刚睡醒的一刹那!

入冬后更易诱发脑血栓!发病前的6个前兆,为自己和家人多看一眼

可以说,防住了早上血栓的突袭,就能避免绝大多数的意外!预防的重点,有以下几个~


1、稳压最重要:血压突然升高或者降低,都会直接导致血栓的脱落或者形成,所以说稳定血压最重要。


2、饮食不能应付: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血栓这类疾病更是和吃密不可分。平时饮食上注意点,比啥药都管用一万倍!


3、运动通血管:运动的好处千千万,对心脑血管病、血栓的预防效果,对三高的逆转效果尤其突出!


艾灸清 除血液垃圾


活血通经络 远离脑血栓



早上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艾灸预防脑血栓。


《黄帝内经》提出:“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活 血化瘀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经常艾灸特定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畅通气血。


艾灸取穴:百会、大椎、肩井、足三里、曲池、太溪


艾灸这些穴位,能调整气血运行,充分改善血液循环,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

入冬后更易诱发脑血栓!发病前的6个前兆,为自己和家人多看一眼

一 天中艾灸的较好时间是白天。这段时间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由弱变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艾灸可以事半功倍。

所以不妨抓住这个好时机,在早上好好灸一灸,更有助于对脑血栓的调理哦~


一旦发生脑血栓,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入冬后,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多刮中指两边的青筋、多灸灸、注重日常生活习惯,防治脑血栓最是紧要的。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调理方法,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