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卷十八傳(续2)
(2022-05-10 18:08:05)
标签:
《群書治要》選讀经典學習 |
【原文】臣聞齊桓(1)之時。有以九九(2)見者。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陛下拒臣者三矣。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今陛下既不納天下之言。又加戮(3)焉。夫鷇鵲(4)糟害。則仁鳥(5)增逝(6)。愚者蒙(7)戮。則智士深退。間者(8)愚民上疏。多觸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眾。自陽朔(9)以來。天下以言為諱。朝廷尤甚。群臣承順(10)上指。莫有執正(11)。何以明其然也。取民所上書。陛下之所善者。試下之廷尉(12)。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13)。以此卜(14)之一矣。故京兆尹王章。資質(15)忠直。敢面引廷爭(16)。孝元皇帝擢(17)之。以厲具臣(18)。而矯曲朝(19)。及至陛下。戮及妻子。惡惡(20)止其身。王章非有反叛之辜(21)而殃及家。折(22)直士(23)之節。結諫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爭。天下以言為戒。最國家之大患也。
【注释】(1)齐桓: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名小白,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他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国力逐渐强盛,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2)九九: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
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颜师古曰:“九九,算术,若今九章、五曹之辈。”(3)戮:杀戮,暴虐。(4)鹊:俗名鹞鹰。颜师古曰:“鹊,鸱也。”(5)仁鸟:指鸾凤,凤凰。(6)增逝:高飞。先谦曰:“增,高也。”(7)蒙:遭受,蒙受。颜师古曰:“蒙,被也。”(8)间者:近来。(9)阳朔:是西汉时期汉成帝刘骜的第三个年号,共计四年。(10)丞顺:尊奉顺从。(11)執正:主持公道。(12)廷尉: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13)大不敬:封建時代重罪之一,謂不敬皇帝。(14)卜:同“菔”,推斷,預料。(15)资质:禀性;质素。(16)面引廷争: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17)擢:举拔;提升。(18)具臣:备位充数之臣。颜师古曰:“具臣,具位之臣无益者也。”(19)矫曲朝:矫,匡正,纠正。曲朝,不正直的朝廷。颜师古曰:“矫,正也。”(20)恶恶:增恨邪恶。(21)辜:罪,罪过。(22)折:折毁;挫败。(23)直士:正直、耿直之士。(24)结:繫;扎缚。
【译文】“臣听说齐桓公时,有以‘九九乘法’求见的人,桓公也没有拒绝他,目的是想以此招来进献大事的人。而今臣所进言不只是‘九九乘法’那样的小事,陛下拒绝我进见已多次了。这就是天下贤才所以不来的原因啊!现在陛下既不采纳天下人的建言,又杀戮他们。须知鹞鹰遭受伤害,鸾凤就会远远飞去;愚笨的人遭到杀戮,有识之士就会远远退避。近来愚民向朝廷上书,大多抵触于不紧要的法规,被送到廷尉处治罪,处死的很多。从改年号为阳朔以来,天下以谈论国事为忌讳,朝廷之上尤其严重,群臣都顺着皇上的意思,没有人主持正义。用什麼來证明这种情况呢?可以把天下人所呈上的奏书拿来,挑出陛下认为好的,试送达廷尉处置,廷尉一定会说:‘这不是你等应该说的话,是对皇上莫大的不敬。’以此推断便一概可知了。本来,京兆尹王章禀性忠直,敢于当面引证,当廷争辩,孝元皇帝提拔了他,用以激励那些被位充数之臣,矫正朝廷的不正之风。到了陛下手里,卻誅殺了他並連累其妻子兒女。就算憎惡坏人,也不过是杀其自身为止。王章并没有反叛之罪,而殃及全家,这挫伤了正直之士的节气,扎住了敢谏之臣的舌头。群臣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却无人干争辩。天下人以进言为禁戒,这是国家最大的忧患啊。”
前一篇:《群書治要》卷十九傳(续1)
后一篇:《群書治要》卷十八傳(续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