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课堂小组合作体验式培训心得

标签:
教育 |
10月18日关于如何建设课堂小组合作培训心得
18日下午,我们和仁轩的老师们相聚在义轩这个可爱的地方,共同聆听、学习并切身体验了崔校长的谐振课堂。有趣的课堂总是能够带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大家欢声笑语,积极发言,让我受益匪浅。
说实话,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新课堂形式。从新课改以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探索,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998年杜郎口中学进行课改,最终形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昌乐二中提出“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年以来,多少专家、教育工作者都孜孜不倦地探索着。2007年我上初二,那一年我们学校每个班的座位都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统一朝向黑板变为六人小组对桌坐,或许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不成熟,我们总是变过来又变回去,直到初三,我们不知道来回变了多少次,最终还是以传统模式告终。2009年升入高中,受杜郎口中学影响, 我们学校沿用其模式,形成了我们学校的“翻转课堂”,我猜大概是我们学校搞得不错,记忆中有很多参观团来我们学校参观学习。2015年毕业,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很幸运有了很多的机会学习,听过优秀教师的分享,听过专家报告,但遗憾的是我没有真正系统专业的学习了解并实施过。作为学生时,我经历过学习过程,作为老师时,我组织过课堂。无论是一名学生的体验还是一位教师的体验,我都是不愉快的,因此我对课堂分组坐其实是比较拒绝和排斥的。直到崔校长带我们几位老师真正体验了一把小组合作。我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产生了新的思考。
不是理念不对,也不是形式不对,只是老师们还有完全掌握要领和方法,如果都能坚持做,都能研究思考这个模式,成为专家,我想课堂一定是高效的,孩子们的潜力一定都会被激发出来的。
崔校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谐振课堂”,全称为:问题驱动式翻转谐振课堂。关键词在于问题驱动、教学翻转、和谐共振。崔校长说课堂应该是解决问题的课堂, 问题驱动实课堂教学的核心技术,老师要会问问题,会设计问题。问题过程即是课堂的脉络,是发现、探究、应用、生发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做学生的同行者、隐导者、服务者。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应该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学生敢于发言,侃侃而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崔校长介绍到这时,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教育天地。谐振课堂四段八环的教学流程(资源整合 情境创设——问题生成 主题确立——定向探路 分题驱动——特体学习 小组合作——展示互评 点拨引导——归纳结论 阐释评价——应用训练 拓展提升——概况生发 意义建构)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在此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或者更加突出某个环节,让课堂变得更加合理高效。崔校长以雁行理论为导入,生成问题,确立合作主题,接着以“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我们几位老师分组,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建设小组文化,每个小组在短时间里为小组取名,拟定组训、组约、口号、组歌等等,不知不觉每个组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信任,形成了向心力真的是太神奇了。我想如果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我的课堂上,那得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情。第一次以此形式进行培训,崔校长专业细致的讲解,再加上老师们高涨的学习热情,这一堂课让我一下回到了学生时代,让我对小组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是学生的,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不应强盗式的主宰了课堂,学会放手,选择相信,课堂将会是另一番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