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只留下一件书法,就征服整个书坛,张芝、二王、怀素都学他的字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他只留下一件书法,就征服整个书坛,张芝、二王、怀素都学他的字
来源:五体八法
说到草书,绝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张旭、怀素,毕竟“颠张狂素”的名号实在太响了。而对书法史略有了解的朋友,还会提到张芝、索靖、二王这几位大师。张芝是初代“草圣”,羲献父子是草书成熟的推动者,而张、怀则是这一字体的集大成者,他们传承有序,由章草至行草再到狂草。
如果要在这六位的草书生涯找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学过一个人的字,此人便是崔瑗,学界称之为“草圣中的至圣”。崔瑗,字子玉,东汉建初二年(77年)生于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一户世家大族,其父崔骃为当世大儒。
崔瑗自幼精于诗文和书法,常与才子交游,时人称赞:“然履突鬼门,怪而不辞,驾龙乘云,化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意思是说崔瑗的文章内涵丰富、措辞极具变化,又有西汉文章的高古。
而在书法领域,崔瑗更是超凡入圣,理论与实践并重,他师法杜度,得其草隶精髓,还撰有《草书势》,成为汉末至两晋学草者的入门范本。张芝曾自述取法崔、杜而书艺大进,并自评“上比崔杜不足”。
唐代张怀瓘在《玉堂禁经》中写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这也能看出后世书家对崔瑗笔法的传承。可惜的是,由于已过近2000年,崔瑗绝大多数作品已不存世,仅有一件流传下来,被《淳化阁帖》收录,此作名为《贤女帖》。
《贤女帖》总计4行、35个字,以草书写就,释文为:“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惟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有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用笔洒脱而不失细腻,确如三国韦诞所评“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妍美大气,结构精巧婀娜。
从笔法看,《贤女帖》保留篆隶遗意,先空中取势,再顺锋而入,横画铺毫后中锋右行,中段略提显劲健,收笔稍按带波磔,既有隶书的古朴,又含草书的灵动。转折处方圆兼用。结构上打破隶书的方正,取纵势而略作欹侧,如“积”字左部禾木旁紧凑且较高,右半部分则笔画舒展并向右下借力,形成左收右放的动态平衡。
结字因字赋形,俯仰得宜,中宫疏朗而外延劲挺,牵丝引带,连绵潇洒,还有一笔书处理。总得来说,以左高右低、上重下轻为主,字迹大小错落,富有动势和张力。章法上,横无行纵有列,上下密,左右较为宽疏,种种虚实、阴阳对比使得全帖常看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