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悉达多:一个真正活得清醒通透的灵魂,不是困于外界的浮沉,而是归于内心本自具
(2025-07-09 20:42:1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悉达多:一个真正活得清醒通透的灵魂,不是困于外界的浮沉,而是归于内心本自具足的丰盛。
不被外物所扰,不为情绪所控
人到一定年纪才会懂得,真正消耗人的,从来不是外界的纷扰,而是自己情绪的起伏。
悉达多曾说过一句话: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为苦乐、名誉、耻辱、赞扬、责备、得失等感受所动。他们会像飓风眼一样保持平静。"
这句话藏着一种生命的智慧:即便天地倾覆,心中自有一片澄明;即便万物喧嚣,内里仍如止水无波。
同时也告诉我们:
一个人想要活得自在,就必须学会:不被外物所扰,不为情绪所控。
01
世间种种,皆是虚妄
人这一生,之所以大多数人活得累,是因为太在意。
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中提到:
“心若是执著于地位、权力、名望,或是想得到别人的尊崇,是永远不可能舍弃自己的。”
所以啊,只要你还执著于外界给予的一切,你就无法真正自由地成为你自己。
今天的称赞,也许明天就会变成质疑;此刻的高位,可能下一秒就轰然坍塌。
人心反复,世事无常,若将生命托付给外物的浮沉,便只能随波逐流,永无靠岸之时。
正如古人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真正的自由,是在纷扰中,不依附、不执著。
当你学会放下,不再以地位、名声或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我价值,便会明白:
一个人最踏实的归属,不在他人的眼光里,而在你内心那个从容自在的自己。
02
心若澄明,自可安然
多数烦恼的根源,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不肯放下的执念与过度反应。
当你总想证明自己,就会困在他人的评判中;当你事事都要争辩,那么生活处处成战场。
弘一法师说过这样一段话:
"终有一天,你会以旁观者的姿态回望过往,而后淡然一笑:浮生若梦。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那份释然的通透。"
原来,人生需要修炼的,从来不是掌控外境,而是安顿自己的心。
当你能看淡情绪起落,放下是非输赢,不计较他人眼光,便真正拥有了不随境转的澄明。
终极的安宁,不在无人打扰的深山,而是在喧闹中仍能自处;
当你的心真正安定,世界的喧嚣自然止息。
03
静者自安,智者自明
随着年岁渐长,你会发现:
真正过得安稳的人,不是那些锋芒毕露、情绪起伏的人,而是那些心静如水,内心丰盈的人。
哲学家罗素在《幸福之路》谈到:
“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
可见,幸福,不是喧哗中制造的繁荣,而是在寂静中孕育的丰盈。
那些内心澄明的人,看清了人性的复杂与世事的无常,所以他们不急、不争、不乱。
他们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情绪,不过过客。
对他们来说,“静”就是一种能量的沉淀,是智慧的延伸。
写在最后
人生下半场,不求控制一切,只求守住自己。
当你能不因外物所扰,不因得失而乱,不因成功忘形,不因失败丧志,便真正归于内心。
所以,静下来,你会重新成为你自己。
若你能安然自处,这世界,再喧嚣又如何?
愿你不为得失所动,不被赞辱左右,像飓风眼一样,在混乱中自持,在喧嚣中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