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金句赏析——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2024-08-24 16:41:1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金句赏析——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原创 墨以载道 墨以载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金句赏析——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杜牧《张好好诗》

今天是七夕,为了应景,选择一首爱情诗。古人都是非常含蓄委婉的,所以传世书法作品中,爱情题材的诗文并不多见。笔者脑海里,最先闪现的是两件作品,除了《洛神赋》,那就必须是《张好好诗》了。

中国书法史上,杜牧的地位远不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位在唐代屈指可数的大诗人、文学家并没有太多的书法作品,然而他唯一传世的墨迹就成为了故宫的镇馆之宝,这幅作品就是《张好好诗》。

从书法上看,《张好好诗》颇有晋人之风,可以非常清晰地感知到杜牧受到二王的深刻影响。整幅作品气韵生动、摇曳多姿,实属上乘之作。即便是隐去大诗人杜牧的名号,也足以技惊四座,同中国古代那些一流书法争辉。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件作品的文学水平,同样是极高的,这首诗写了一个让人唏嘘的爱情故事。大和三年,杜牧随自己的上司沈传师来到南昌,在滕王阁上第一次见到了豆蔻年华的歌女张好好。后者明眸皓齿、风姿绰约,亦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惊艳了包括杜牧在内的一众看官。杜牧怦然心动,主动与张好好结识。两人曾一起畅游南昌的龙沙和东湖,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其后,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不惜重金,将张好好纳为妾。而张好好,也随着沈述师的转任,去往了宣城。此后数年,杜牧和张好好就天各一方,再也没有相见。然而,当杜牧担任监察御史,来到东都洛阳的时候,却在一家小酒馆里,同张好好重逢。彼时的张好好,已经是一位卖酒女郎。两人都不胜唏嘘,互相嘘寒问暖了几句。诗中没有写张好好为什么会走到此时的境地,只写张好好关心杜牧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已经须发发白。杜牧说自己因为沈传师的离世而悲痛,一至于斯。短短的几句问答,也说不尽人生的悲欢离合。全诗在一片唏嘘中结尾,留下无尽的回味。

诗中有一句:“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讲的就是杜牧在洛阳重见张好好,而后者已经成为卖酒女郎的情景。绰绰:指宽裕或者舒缓,也有版本作“婥婥”,读音是chuò chuò。意思是姿态柔美貌,两种解释都说得通。炉,也有版本作“垆”,旧时酒店安放酒瓮的土台。也指酒店。

最后,借用视频博主“眉的说”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这幅《张好好诗》,由杜牧落笔,赠予张好好。辗转宋元明清,历经帝王将相,来到今时今日。多像是从一千年前,穿越而来的一场梦。斯人已逝,只剩下这一张薄薄的纸,承载了千年岁月的重量。红颜易碎,时光易逝,幻梦一场,纸短情长。

附《张好好诗》原文: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珮,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