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什么叫天才?看徐渭这幅书法作品就明白了!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什么叫天才?看徐渭这幅书法作品就明白了!
原创 小小 书法寻迹
先看几个字:
看完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丑?用脚写的?还是?
这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大家,书画大家徐渭先生所写的《雨中醉草诗册》行书,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卷书于万历元年(1573),那时的他53岁。他的作品一般人很难看懂,因为用笔狼藉,初一看是看不出什么门道的。
徐渭,这位正德十六年(1521
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奇才,字号众多,如青藤老人、天池山人等。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当其他孩童还在启蒙识字的阶段,他便已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九岁便能作文,堪称神童。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位天才。
在科举之路上,他历经磨难,20 岁考中秀才后,多次参加乡试,却从 1540 年至 1561
年,八次均以失败告终。期间,家庭变故频生,经济困窘,财产被豪绅霸占,亲人离世,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的人生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但徐渭的才华并未因此被埋没。他曾担任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在抗倭斗争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谋略。他代笔的《进白鹿表》更是得到明世宗的赏识,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好景不长,严嵩倒台,胡宗宪受牵连,徐渭在极度的忧惧中发狂,自杀九次竟奇迹生还。后来,又因误杀继妻而入狱,被囚七年后得好友相救。这般坎坷曲折的经历,无疑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不过,也正是这些磨难,成就了他在艺术领域的辉煌。徐渭在书法上的造诣,堪称登峰造极。他的行书作品《雨中醉草诗册》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书于万历元年(1573
年),那时他已 53 岁。此卷用笔狼藉,初看时或许让人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其中门道。但深入品味,便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在那个以“台阁体”为主流的时代,书坛气氛沉闷压抑。而徐渭却凭借其狂草,一举打破了这种固有格局。他的狂草气势磅礴,自由不羁,如奔蛇走虺,线条粗犷强劲,点画飞扬呼啸。大量使用“提按”和“侧锋”,枯笔处尽显“苍松枯藤”般的苍茫感,侧锋使笔画轻重不匀,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整体布局打破常规,充满变化,展现出自由奔放的精神风貌。
徐渭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信,他曾言:“书法第一,诗次之,文第三,最后是画。”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而是源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他的书法作品,如《寄云岳子九首册》《为仰南书六首诗卷》等,都体现了黄庭坚书法的笔意,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
他提出“时时露己笔意”的审美观点,认为书法不能只是对前人的简单模仿,更应在临摹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和个性。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为晚明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了“尚态”的书风。
陶望龄对其书法赞誉有加,称之为“奇绝”。袁宏道更是不吝赞美之词,坦言虽自己不擅书法,却深信徐渭的书法造诣远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称赞他为书法界的散圣,字林中的侠客。如此高度的评价,无疑是对徐渭书法艺术成就的最好证明。
徐渭的书法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将人生的坎坷、才情、悲愤、苦闷都凝聚在扭曲的笔画之中。他的作品,是对传统的突破,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