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如果孩子还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请不要送去幼儿园;
2. 如果孩子有情绪时只会哭,还不能学会表达,请不要送去幼儿园;
3. 如果孩子的性格较内向又敏感,请尽量在孩子3岁以后送他去幼儿园;
4.
送去幼儿园之前,我们要教会孩子表达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信息(从孩子10个月左右,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多表达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并一边说一边指给孩子看,他们已经开始隐形学习了)
5.
每次孩子放学,请先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和情绪有没有什么异常,如果有,请一定敏感反馈,先跟孩子沟通,再跟老师沟通,有必要再看摄像头(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太多,自己处理就好)
6. 不要轻信幼儿园老师给孩子贴的标签,什么多动症,自闭症,这些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经过详细科学的测评后才可以下判断。
7. 每学期至少要争取2次参加公开课的机会,看看孩子实际在幼儿园的情绪状态和跟老师的互动,孩子不装假,父母用心去观察。
8. 不要拿出谄媚讨好的表情对老师,都是在做儿童的教育,彼此也都是平等的,互相尊重,就事论事就好。
9. 不爱表达的孩子,让孩子通过绘画或重现幼儿园场景的游戏方式来讲讲自己的心情,可以让我们更多了解孩子的处境。
10.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甚至批评孩子不听话,通常情况下,孩子都会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话,他们不是无理取闹的人,他们最懂谁对自己好!
11.
告诉孩子,你们跟妈妈爸爸没有秘密,如果幼儿园的老师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不要跟爸爸妈妈说”,这一定是不对的,不要听老师这样说。
1.
暂时让孩子呆在家里(短则1个月,多则3个月都可以),他感觉最安全的地方,重新跟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的安全感:
(1) 来自父母和老人更多肢体上的抚摸
(2) 给孩子更多时间的陪伴
(3) 增加孩子的愉快情绪体验
(4) 帮助孩子重新认识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5) 带孩子先接触其他小朋友,再接触其他大人
2. 不要总是义愤填膺的在孩子面前重复幼儿园的事情,我们的情绪我们私下处理,不要让孩子再度被负面情绪感染。
3. 仔细观察孩子的饮食,排便,睡眠,看有没有持续1周左右的不正常,如果有,可能是孩子心理伤害的躯体化反应,不要着急。如果没有病理性状,不要去医院。妈妈花多点时间陪陪孩子,他们需要更多的陪伴。
4.
父母需要认真选择下一个幼儿园,这是谁也不想的事情,所以不要自责,要迅速恢复自己的情绪,相信孩子们有强大的自我复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