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单元习作作业设计案例

(2020-05-30 13:38:33)

    第三单元习作作业设计案例

本单元是特殊的习作单元,要求引导学生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提升点有两点:一是情感要真实;二是要所写内容要与情感匹配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和“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从单元编排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出发,各板块应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确定其教学功能。

《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精读文的教学功能主要为通过阅读习得表达方法。朱自清的经典名篇《匆匆》是人教版教材旧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捕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用大量的问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领悟时间流逝对于每个人生命的急迫感。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是一篇新课文,文章选取星期天“我”等候母亲带自己出去玩这件平凡小事,运用繁语、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独白式语言等各种细节描写,真切地刻画出“我”在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复杂心理感受。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单元教学功能明确指向习作,但文学作品“言象意一体”的内在特性告诉我们,在理解习得作者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以便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之所以如此真实感人,跟作者这样独特的表达是分不开的。这两篇课文,在表现情感的写法上引导性极强。

针对单元的要点,我特设计以下习作作业:

案例一:《匆匆》习作作业

作业:学完《匆匆》一课,你是否心生感慨,和作者一样,对你匆匆流逝的4000多个日子进行追问,对时间匆匆流逝而伤感、无奈、自责或焦虑?面对消逝的时间,你是积极上进,还是蹉跎度日,请联系自我,以“时间”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题目可以是《时间去哪儿》《给时光老人的一封信》《我喜欢的一句格言》等等,(必须是珍惜时间的)也可以是《匆匆》一课的读后感。

要求1、必须利用本课表现情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必须引用《匆匆》一课的部分句段;必须引用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等;也可引用相关故事;3、必须联系自我进行剖析。(引用法与联想法)

效果:学生由于有写法和要求的引导,所以作业完成得不错。在习作中既渗透了写法,又加强了技巧,使学生身同感受,知道了时间的宝贵,从而引发自省,珍惜时间。

 

作业展示: 

第三单元习作作业设计案例 

案例二:《那个星期天》习作作业

作业:先摘录文中能表现“我”心情的句子,认真品读,再联系自我,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等”“盼”的经历、有没有这种心理不断变化的过程?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写。题目也可以是《那个 _____   或《那一次,我_____ ,或者题目自拟。

效果:习作中,学生有意识的运用学过的写法,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在细节描写中,自然景物中。大部分同学写的不错。

优秀作业展示:(张志成)




      那天刚走进家门,妈妈就兴致勃勃地冲我说:张志成,这个星期你舅妈请我们吃火锅啦!

    “真的吗?又可以吃火锅啦!”我高兴得两眼放光,大叫起来。

      从那一刻起,我就思量着:什么时候吃火锅,好吃吗,在哪吃……直到一天早上,我准备出门上学时,妈妈突然拽着我的书包,把我扯了回来:“记住了,中午吃火锅,回家的时候,不要又跟朋友绕远路。”

     “好嘞!”说完,我就开心地嗒嗒嗒跳出了家门。

    “同学们,放学了……”终于放学啦!去吃火锅啦!我狂奔出教室。一路上,树叶发出沙沙的嘻笑声,花儿也露出了笑脸,我蹦蹦跳跳地向家跑。

      走到门口,掏出钥匙,插进钥匙孔,推开家门,直奔客厅。

      “老妈,去吃火锅吧!”

     “你舅妈有事,临时改成了明天。”老妈幽幽地飘来一句。

   “什么?明天?”我喊了一句,“要等明天?”

      老妈不理我做饭去了,留我一个人独自生闷气。

     “好吧,明天就明天,能吃就行。”我嘟着嘴,像泄了气的气皮球,自我安慰道。

       终于熬到了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到家,我轻声推开门,小声地试探了一句,生怕今天的火锅又泡汤了。

    “老妈,是今天吃火锅么?”

   “是,走吧。”

     “耶!”我开心得一蹦而起,冲到门口。到了火锅店,点了一大桌子的菜,看着口水都流出来了。

    “啊,太香啦!”

    “香就多吃点,点了这么多菜,放开肚子使劲吃。”

    “好的,舅妈,谢谢。”说完,我就“筷不停蹄”地开始往嘴里夹了。

       反正,火锅什么味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盼了好久好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