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升素养——《表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案例
(2020-05-29 01:57:02)
读写结合
——《表里的生物》作业设计案例
一、设计背景
六年级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正处于一个十分矛盾的阶段,即成熟性与幼稚性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统一。这虽然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表里的生物》这篇文章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效果。
从新课标出发,改变单一乏味的作业,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尝试,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设计意图
《表里的生物》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里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表里的生物》是我国诗人、学者冯至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语言平实易懂,透露着些许童趣,符合作者当时的年纪该有的特点。文章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专,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体会文章表达的“童趣”;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联想、想像能力,学习作者生动心理描写。
三、作业设计
1、看一看,观中激思
文中设计观察性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做到处处留心观察,大胆探索,积累素材。
2、忆一忆,感受乐趣
文中有记述童年的趣事,在作业中结合课文的写法,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有趣难忘的体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写一写,积累趣事
四、分析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并不是把学生们教化成背诵抄写的机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技能。
因此,本节作业设计根据课文内容,合理的设计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设计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个性作业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言谈举止等语文素养都得到充分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