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观察记录表——区角活动中的“等分游戏”
(2014-02-09 15:16:50)
数学活动中个案观察记录表
活动名称
|
区角活动中的“等分游戏”
|
观察目标
|
提供数学材料是否体现幼儿个体差异
|
观察对象
|
乐乐
|
年龄
|
5岁半
|
班级
|
大二班
|
观察者
|
胡楠
|
观察时间
|
2013年9月28日
|
观察地点
|
数学区
|
观察过程:
乐乐今天早上是第二个到班的孩子,他自己很高兴,一边吃完早饭一边和老师聊起了昨天晚上几个小伙伴在家里做客的事情,很快吃完早饭的他小声的哼着小调去数学区选择自己喜欢的加法游戏做,站在一旁的老师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犯了难,因为乐乐总爱玩加法游戏,已经一连三天一直在玩这个了,而且还喜欢让给旁边的小朋友给自己用学具出题,自己很快列出算式来!于是老师悄悄的走过去,笑笑对着乐乐说:“乐乐,加法游戏很好玩,其他的游戏也很好玩的,来咱们来做这个“分一份游戏”吧!说着,老师带着乐乐过去拿,乐乐坐下来很快去拿3等分分的题卡,等分绳子。老师满心欢喜的去指导别的小朋友了!可是乐乐却不在操作了,笑脸也没了踪影,左看看旁边小朋友做的“单双数大回环”游戏,右看看旁边小朋友做的“统计游戏”,不一会儿,老师又过来了,看着乐乐的跟前还是题卡和绳子,于是就问他:“为什么不接着往下做呢?”乐乐撅起了嘴看着老师说:“我不会”,于是老师带着乐乐接着做绳子的三等分。
|
分析与反思:
乐乐在班里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性格比较外向且乐于表现,平时喜欢参与数学活动,“等分游戏”这一活动平时玩的孩子比较少,突出的问题在于等分游戏中的3等分、4等分对于刚上大班上学期不久的幼儿比较难,有些孩子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投放目的是对于幼儿所学2等分知识进行延伸和扩展,可是对于还需要巩固等分操作的幼儿教师并没有考略,游戏题卡中没有2等分。教师应提供2等分的材料,并且对于三等分和四等分游戏应加强对幼儿的指导,这样才能发挥数学材料对幼儿发展作用。
|
指导策略:
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操作能力,数学材料很重要,由于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材料本身就应体现层次性原则,投放的材料也应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教师按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种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材料,允许他们不同的操作水平、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速度,逐步达到发展目标。
|
效果:
自从加入二等分材料,玩等分游戏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而且通过教师对部分三等分与四等分游戏集体演示与个别指导,孩子们不再觉得“等分游戏”那样难了。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