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让良好的同伴交往促进幼儿一生的发展
(2014-02-09 03:02:25)| 分类: 教育随笔 |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经历,或者主要指幼儿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而同伴交往困难将影响幼儿以后的社会适应,进一步影响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形成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幼儿交往的现状分析
1),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一个著名“三山实验”,以证明幼儿在前运算阶段时期,是不具备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的,换句话说在大部分时候他们都会表现的比较自私、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甚至常常会与同伴在交往中发生激烈争吵,甚至是攻击性行为。
2)通过研究发现有些幼儿往往与父母及家人教育方式不当同伴交往困难。主要呈现教育方式为过度放纵和过度压制,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在家中当惯了“王子”和“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想各种办法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教育方式往往过度放纵,这样让幼儿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蛮横等不良品质,当幼儿与同伴一起生活、学习时,常会出现争执,吵架甚至攻击性行为。当然还有的父母“盼儿成龙,盼女成凤”,对孩子比较严格,做什么事要求很高,甚至在事情做的不好时,父母会有“辱骂”,‘体罚”等现象,幼儿越来越胆小,挫折感越来越强,这样的幼儿与同伴交往往往会比较困难,易产生攻击倾向。所以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还有些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玩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指导策略
1、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和谐的环境,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
《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无论是集体活动、分散活动,围会对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降低冲突、矛盾的机会有效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2、教师教育因素
《纲要》中指出:“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幼儿由于身体发育还很不成熟,容易疲劳,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都会造成幼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研究中我发现数学集体活动开展时间过长时,会造成幼儿兴奋或烦躁的情绪加剧,尤其在分散活动中,教师往往会管理不过来,往往总会造成幼儿交往的矛盾等。
3、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言语交往水平
4、教师加强对幼儿的关注,聆听幼儿内心的声音,强化心理水平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教师加强对幼儿的关注,聆听幼儿内心的声音,帮助解决幼儿遇到的障碍,加强心理疏导;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