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12月课题教研记录——数学操作活动中幼儿的常规的培养与养成

(2014-02-05 14:08:25)
分类: 教研活动成果

20141月课题教研记录

 

主题:数学操作活动中幼儿的常规的培养与养成 

参加人员:胡楠   袁春玲    董娜

 

胡:课题进行到了中期,我相信各位老师已经对数学活动中幼儿操作能力培养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无规矩不成方圆,数学活动中好的操作常规,将对活动有序、高效、延伸拓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围绕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幼儿操作的常规培养与养成展开讨论。

袁:在展开常规培养与养成讨论之前,首先教师要明确的就是通过数学教育我们能够帮助儿童发展什么样的能力。其次就是这些能力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儿童达到一个发展与管理的进程中。再次就是如何借助最近发展区帮助幼儿实现现有水平到教师期望水平之间的过渡。最后就是发现和创新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师幼互动的新形式,让我们的教育功能发挥最大化,让我们的活动“活”起来。 

胡:我这里说一下最近发展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董: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既要带有一定的意识去关注和指导儿童的发展,又要带有一定的目的去指引和改进教学的设计。使教学既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又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胡:好,现在我们针对数学操作活动中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展开讨论,我先来说一说,通过数学操作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哪些习惯?换句话说数学操作活动中有哪些能力的培养是可以借助于良好常规习惯的养成而逐渐达到和提高的?

袁:细致、稹蜜的思维、较好的表达、不错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数学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一种做事严谨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胡:学前幼儿数学教育应重视的是幼儿在其教学活动或是教学游戏中的一种学习过程和对数学的经验,强调儿童在操作活动中所获得的数学体验。可见,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活动是分不开的,它强调的是儿童在具体活动中对数学的认知和数学思想的建构,这也是由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形象性所决定的。  

董:观察能力的培养、细致性格的培养,在教点数时我们能运用到观察能,按物点数是儿童数数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儿童认识数的实际含义的基础。小班儿童刚开始学习点数时,往往乱点乱数,有时手快口慢,有时手慢口快。因此,教师要给儿童做点数动作的示范,教会幼儿从左至右,点一个物体说一个数词,点一个物体说一个数词,以训练儿童视觉、手的动作和口说数词的协调一致。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可达到对幼儿多种能力的训练,如专注力、注意力、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等等。

胡:在学习守恒概念时,更需要儿童的观察能力,以避免受物体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排列形式)变化的影响。这也是隐含在数学教育中的一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应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袁:书写能力、正确表达的能力,数学教育对于孩子而言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孩子是否能够从中真正理解和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就取决于儿童能否将这些知识内化,并通过符号和语言的形式将其外化这样一个过程。在书写能力里面,其实渗透的是一种将外部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内化的一个过程。

胡:利用前书写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内化抽象的数学符号;借助正确表达的能力(即:会用完整的语言归纳总结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外化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判断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董: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说到抽象思维的锻炼,我们就要通过实物、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幼儿理解,帮助孩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孩子多动脑、多思考、多动手操作的习惯

胡: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什么?

袁:思考、操作,孩子会更有兴趣,也会加深印象。

胡:通过操作和思考,孩子能够发现什么?例如在单双数的学习中,我们是让孩子去发现什么?

袁:让孩子发现它们的规律性。在观察力的培养中,我们通过数学教育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胡:数学活动中有好多都是包含规律的内容。如:高矮排序、按群计数中的22个数、55个数、1010数等,数学学习对于儿童而言更像是一种探索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动手操作去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规律。

胡:在教学活动中,孩子通过什么能力来完成教师的指令?

袁:培养孩子一个很好的倾听能力,只有他们真正听懂、听清了教师的指令,才能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走,注意力不被分散。一旦这种能力得到阻碍或是受到破坏,幼儿的注意力就极有可能受到影响,

胡:做应用题可以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和习惯?

袁:在解应用题的时候,通过阅读首先理解问题,理解了之后,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过程。这个培养的就是孩子遇事积极思考,寻找多种解决方案,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胡:想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也很重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多种角度考虑和联想,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学习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胡:那数学操作活动以怎样的形式上,才能出彩?

袁:数学教育,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

惯,还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在教学中往往遇到一种问题,就是幼儿注意力,即使教师想尽办法来使活动有趣些,可还是有个别幼儿专注力差。

胡:我觉得数学操作活动教具最能吸引孩子,每节活动都有不同操作性教具,加入游戏,幼儿本来就应该在快乐中学习。应该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这让我不由的想起陈鹤琴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做中学,做中玩,做中求进步。 

袁:说到教具,我又想到一个可以培养的习惯,孩子们爱护学具、玩具、学习用具,用过之后要把东西放到应该放的位置。

胡:整理玩教具的习惯养成之后,不仅是教师、家长受益,孩子也受益,为他们的自我学习管理、自我服务和终身学习都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胡:让幼儿自带玩具,放在一个大箱子里,每天有一段时间是玩具分享时间,但要求自愿,玩好要放回原处,第一个星期的时候可能不能做的很好,一个星期之后就会有很大的改进了!”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收放材料、整理玩具、学具的能力会为孩子上小学做好准备,对于经常使用的物品要通过分类教育,帮助孩子对他们进行整理分类。  

董:如果用的是洞洞板,这些还用的着吗?

胡:当然用得着,养成良好的管理物品的习惯,是幼儿智能数学常规课里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育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用品以及学具,我们也要让孩子养成一个收拾和整理学具的习惯。

袁:对于孩子的物品和学具,教室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摆放,他们自然而然的会放到那个固定的地方,哪天你转移了,她还是会自觉地放到你之前的那个地方,这就是习惯。

胡:幼儿每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有耐心的去引导,并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支持和协助孩子养成这些习惯。  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能力的培养,或许我们可以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转化为一种常规习惯的养成,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开发各种潜力。

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现这些预先设定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将隐含在这些预先设定的目标之下的目标,将其引领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发展孩子的多元能力。总之,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首先就要意识到这些能力的存在,其次才能关注到它们,并有意识的对其进行培养和引导,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与养成,亦是如此。 

胡:本次教研讨论将隐含在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幼儿常规习惯所包含的内容及目标重新提了出来,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常规习惯养成的培养意识与引导意识,帮助和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本次教研的讨论由于时间的关系暂时告一段落,最后,分享一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教育的定义,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柏拉图曾说,“我所谓的教育就是指对儿童适当的习惯所给予善端的培养;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适当地植根于儿童心灵中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性质固然还不能明白;但一旦获得了理性,就会发观这些都是相和谐的。这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时,即是道德;而那种依于快乐和痛苦的特殊训练,就是在引导着你去恨你所应恨的,爱你所爱的,从始至终,是可以分开来的;我看这可以正确地称为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