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教研活动记录-----如何撰写观察记录
(2014-02-05 14:51:13)分类: 教研活动成果 |
2013年11月教研活动记录
胡:我们每天都在观察孩子,工作中还有观察记录,如何去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记录的清楚?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袁:通过观察与分析,才能正真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差异,优化教师的教育策略与教育行为。这也是观察幼儿的意义所在。
董: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孩子探究知识的场所。教学活动能体现出师幼互动,是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
胡:数学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专注性,操作材料的情况,优化教师教育行为。
袁:寻找更适合、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教师不光要考虑如何教,还要考虑孩子如何学。观察幼儿是否是主动操作。要科学分析评价幼儿,找出适宜的对策。
胡: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观察,观察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是什么状态? 知识水平接受到什么程度?观察孩子的同时也是对老师教学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 目的达到了没有? 环节设计是否适合?还有提问、语言、动作等,提出更适宜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那么我们就测量活动来讲,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
董:观察孩子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兴趣如何;观察孩子是否独立完成,完成的正确性,完成的状态。
袁:教师教的方法是否适合孩子。
胡:观察内容应该是这个孩子在整个活动中他在做什么。比如它先把东西拿出来,然后再走过去如何如何……是个描述性的过程,不添加任何评价。在分析中可以评价,他是否喜欢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是否适合他。
袁:观察记录应是一种平铺直叙的描述,不加过多的分析和评价。透过操作反映出幼儿的思维变化,思维方向。如果是观察一个集体教学,观察什么?
胡:如实记录孩子在操作活动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分析孩子的想法。再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可以分为个案观察记录和集体观察记录。 个案观察记录:孩子听讲情况、操作过程、完成情况进行描述。 集体观察记录:面比较宽。
董:案例分析包含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教育建议(教学反思)。观察记录不包括分析和评价。
(1) 案例描述:不加教师的指导,纯粹描述幼儿。
( 3 ) 案例分析:分析孩子的操作,教师的指导。
(4)案例反思:教育建议,通过分析指出教师应该如何做。
案例分析要根据观察记录写,写的具体一些,针对性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