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思考

(2018-04-24 09:36:5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关于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思考

   根据国家课改精神,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要求在不增加学科课时数的情况下,用不少于10%的时间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下面就学科实践活动课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为什么要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学科实践活动是有效的载体,弥补学科不足,解决虚化、弱化的问题,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学科活动课的开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以遇见的方式去畅想,把1%的希望变成100%的成长。

二、什么是学科实践活动

1、关于学科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1)首先要理解学科的含义、实践的含义,学科实践活动的含义。

2)实践活动的特性:主体性、探究性、操作性、应用性、综合性

3)实践活动的意义:达成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类型

1)学科的实践与探究活动

2)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

3)全课程理念的实践活动

3、面临的主要困难

开发学科实践活动的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

1)目标确定性

2)内容选择性

3)实施评价性

4)课时分配性(在现有的课时中拿出10%的课时进行学科实践活动)

三、怎样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1、科学课重组,合并实验

2、开发优质的学科实践活动资源

比如:数学学科,根据学习内容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一个包含知识在内的综合运用实践活动,再比如说语文学科中学习园地或者口语交际综合课,可以包含整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的内容。科学课的综合实验,思品课的户外课等等都可以进行。

3、基本环节为:确定目标;内容选择;

内容组织;实施评价。

 路径之一:确定活动目标

目标的来源是学生、学科、社会。

路径之二:合理选择内容

第一种类型——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化一个问题为另一个问题;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实现三个对话:和文本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自己对话。

第二种类型——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

第三种类型——全课程理念的实践活动。

路径之三:组织实施

实施基本范式:

明确任务,激活经验→先期经验

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合作学习

团队协作,实践探究→团队文化

成果展示,分享经验→展示价值

回顾反思,拓展延伸→反思意义

路径之四:实施与评价

掌握知识方面,提高能力方面,发展素养方面。

四、具体设计和操作(数学实践活动课)

(一)教师备课活动程序

1、活动任务

2、设计方案

3、动手实践

4、交流反思

(二)课堂活动程序

1、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2、出示活动方案

1)命名       2)工具

3)用到的知识 4)制作过程及步骤

3、小组制定方案

4、小组汇报方案,师生修改方案

5、动手实践

6、展示成果、交流反思

7、教师总结

()课堂对学生的要求

1、语言表达清晰完整

2、板书工整书写规范

3、肢体语言得体大方

4、懂得礼让态度积极

5、小组合作真实高效

6、师生配合主体明确

总之,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改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所以必须引起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视,并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