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4-24 09:34:2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改热词:课改进行到今天大家最熟悉的几个词我想应该是“先学后教”理念,“三段一思”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高效课堂”和“核心素养”等,这些我们都能脱口而出,可是我们在具体运用、操作的时候又怎样呢?效果又如何呢?

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先来回顾复习整理一下这几年我们用的“三段一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高效课堂”。然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几个名家关于“核心素养”的一些观点。

一、“先学后教” 理念

§先学后教 (中心词)

§以学定教 ……

§順学而导 ……   }   (做法)

§练学跟进 ……

§少教多学  (目的)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指的是:教师在先学后教理念的指引下,创造条件,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中。在师生互动明确学习任务之后,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和实践操作等学习方式,通过独立学习、小组群体学习、展示汇报和评价提升等学习形式,绽放获得学习成果的过程。   

先学时要求学生把独立学习的成果记录下来,便于小组学习和汇报展示的依据。

“后教”并不是老师教,是小组达成共识后以教者的身份给大家讲述小组学习的结果,通过组内补充,学生质疑或教师质疑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对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点拨,对计算方法进行强调,究竟谁来教?可以是会的教不会的,生教生,师教生,让不会的再说说、做做,做到每个人都会说,都会做。即“后教”也是学的延续。

现象:

1、都有学习提示但只有内容没有具体操作要求和时间要求

2、直接就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没有独立学习的要求。

3、即使有时间要求老师也不按要求时间进行,巡视指导不到位。

4、自主学习的内容安排的不科学,过多过细。

怎么才能做到学生多学,老师少教呢?

(一)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

要做到“一多一少”,即学生多学,教师少教,就必须把课本学习和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具体的做法应该视内容而定,从结果上看,最好能做到三个“让”字:

其一,一册书学完,能让学生通读一遍,并把重点反复研习几遍;

其二,一册书用完,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

其三,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过的书。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种意识”:

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

只有教师具有这“三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

3、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

学习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但从状态上讲,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酣畅淋漓的生命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

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四统一”:

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

在内容空间上,做到“入书”与“出书”和谐统一;

在范围空间上,做到“入(课)室”与“出(课)室”

统一;

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4、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

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

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

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5、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体验学习,传统教学全部的问题都在于体验的失败。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要确立“三个尊重”意识:

其一,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

其二,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

其三,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千万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还要削掉皮切成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千万不要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

(二)把教师可以少教的办法定位成教的法规

1、实行“五要五杜绝”,限定教师“少教”。

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

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

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不能用屏幕内容代替必要的板书

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动”主要是指思维的动,并不是课堂上无形的热闹

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白”,以杜绝“满堂闹”

2、实施“六个讲好,六个不讲”,促使教师“精讲”

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

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二、“三段一思”教学模式

一段:学什么

二段:我来学

三段:我来用

一思:我来思

现象:1、学习目标合理,但落实的不到位,没有起到引领新知识学习和探究的作用,好像流于形式。

      2、新知识学习后缺少小结和提升质疑等

      3、课堂时间分配不科学,前两段教学时间过长,应用的少,反思留于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

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独学、群学、展示、评价等环节,相对独立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其中“学习小组”指的是相对稳定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并且具有独特小组文化的,每个成员都有足够团队和竞争意识的学习小组;

合作探究不是简单的合作,不是分完了工就是合作,咋学咋合作咋表达需要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老师是站在学生身后给他助力的人,让学生学会思考的人。

要想让合作学习有实效,自学提示的内容必须具体,学生一看就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要有时间要求,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竞争意识。

现象:

1、有学习小组但合作的参与度不够,组长的作用不大。

2、小组汇报方式僵化,不能视内容而定,分工不够明确,是在演而不是在讲述。

3、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缺少大局意识,没能做到心中有数。

四、  高效课堂

采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主体。

记忆金字塔:

听老师讲留存率只占5%

讨论交流留存率占50%

实践探究留存率占75%

讲给他人听留存率占90%

一句话,100%同学参与学习讨论,100%同学都有收获。即实现课堂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五、  关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适应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关键数学能

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一个效度  三个维度  六个角度

如何理解小学生核心素养?

东北师大史宁中教授这样说: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推理)

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抽象)

用数学的方式去表达现实世界(模型)

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这样说: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学习数学之后积淀下来的综合能力。它的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省教研中心李晓梅主任这样说:

通过数学的学习学会思维,把优质的思维应用到生活中,这是教育目标的出发点,教育的核心就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而我们老师的作用就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经验,产生联想和推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方式产生兴趣,获得知识。

    总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只要教师的思想解放,目的明确,充分相信学生,核心素养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