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课 时 计 划
第六单元 ,第四课 ,第1课时 |
课型:新授 |
||||
课题 |
除法试商 |
主备人 |
王巧 |
课时数:1课时 |
|
教学目标 |
1.
2. 3.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
||||
难点:理解试商的方法。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
||||
教学流程
|
|||||
一、检查预学,激趣导入
1.(
2×(
( 2.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二、助学活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试商方法 (一)探究试商的方法 1.出示题目:43÷7=……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二)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交流反馈: (1)6与7的积写在哪里? (2)余数1是怎么来的?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呢? 3.小结试商方法:一看除数选口诀; 二比积与被除数 三验余数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的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基础。在计算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的商是否正确的习惯。】 三、续学巩固,拓展延伸
(1)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余数。 (2)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及竖式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重点交流如何试商。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集体讲评。 四、梳理信息,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试商的时候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出示) 五、作业布置,应用提升 必做题:练习十四第6题。 选做题:练习十四第7、9题。 |
|||||
板书 设计 |
|
||||
课后 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