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16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价一堂课要坚持“四个一点”

(2024-12-10 12:43:38)
                            评价一堂课要坚持“四个一点”

  评课,是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作为一位教师,我们都有过评课和被评课的经历,但是,多年来,我们的评课是不是达到了促进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我们是否对一堂课应该如何上、到底怎样的课才能评为好课、由谁来评课、评课评什么、怎样评等等问题了然于胸?我们的心中是否拥有评课的科学体系、科学手段和方法?评课仅仅止于评课吗?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深思。

  一是要简单一点。评价一堂语文课,常常有许多标准。有人提出“七评”:一评知识,二评能力,三评过程,四评方法,五评情感,六评态度,七评价值观;还有人提出“八评”“九评”。标准太多,貌似全面,其实不然。条条框框太多,不仅难以把握,有割裂之嫌,而且容易模糊事物的主要特征。“删繁就简三春树”。简单,简约,简化,是一种美,是对事物内在特征更高层次的把握。不少有识之士认为,语文教学要“消肿”,要“瘦身”,他们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教语文要简单,评语文岂可复杂化!

简单,就要突出主项,凸显本色。语文课的本色、本质、本源是让学生学习识字、读书、说话、作文,形成语文的基本能力。评价一堂语文课,一定要突出这个主项,凸显这个本色。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与知识有关,与过程、方法有关,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它是语文素养高低的根本性标志。评价一堂语文课,关键要看这堂课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有效,有效就应肯定,无效就应否定,效果显著就可观摩、推广。

当然,在突出主项的前提下还可兼顾其他。

  二是要宽容一点。现在,评价一堂普通教师的常规课,摇头的多,点头的少。许多年轻教师不敢上课,怕当靶子。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原因呢?我以为与评课要求太高太全有关。评课如评人,人无完人,课也没有完课。我们并不因为人不是完人而去苛求人,挑剔人,然而我们却常常要求一堂课上得滴水不漏,完美无缺。甚至,我们不少人常常用竞赛课来苛求常规课,用名师的课来苛求普师的课。这是很不公平的。因为,竞赛课那教师常常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挑出来的,并且经集体运作、反复包装弄出来的,而名师更是万里挑一个,几年磨一课。我们评价年轻教师上课,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多看长处,多看进步,不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

  三是要实在一点。教课要实实在在,不要花拳绣腿,评课更是如此。一堂课,要看是否上得扎实有效,而不是看玩了多少花样。有人把“精彩”作为评课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以为是欠妥的。课上得精彩当然很好。然而上课不是演戏,岂能要求堂堂精彩,时刻精彩!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化过程,真正的精彩在学生的内心,在学有所成、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之时,而不是课堂的外在形式。评课实在,就要重在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心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的有效度。

  四是要大气一点。评课,不可老是纠缠细节,要抓主要的,抓大节。细节决定成败,那是有条件的,即在大节正确的前提下;如果大节不对头,细节再好也无用。评语文课,当然还是要抓大节,抓根本。首先要看上的是不是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如果把语文课上成了别的什么课,“种了他人的土,荒了自己的田”,我看就应该一票否决。

                 常规评课的四种样式

一种是“帮扶式”评课。“帮扶式”评课主要是针对刚从事教学工作或刚从事该学段教学工作的教师,评课的目的在于锻炼从教能力。因此,评课要细心指导,持帮扶态度,评课的立意不要过高,要注重基础。有一位教研组长是这样组织评课的,首先,对授课人目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其进取心。其次,由于这部分教师一般都具有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灵活,因此,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还对其提出了各方面的严格要求,评说中从严把握,使他们明确要求,找出差距,继续努力。最后,根据大家评说的意见,组长归纳出值得肯定的一面,重点指出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执行的过程要求,确保他们的提高能够落实。结果,在他的教研组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帮扶式”评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种是“问答式”评课。教研组内的教师都是同事,彼此都了解,好说话,非常适合开展“问答式”评课。听完课后,先请授课老师来个自评,评课老师再表述意见:可以是对授课老师自评的赞同或是反对;也可以对授课老师提问,请授课老师回答,在与授课老师交流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是授课老师在听取意见后,对所提意见讲述自己的认识与态度等。这种评课促进了授课者与评课者面对面的交流,使双方在互动的对话交流中受到启迪,得到进步。

三种是“争辩式”评课。例如,一位青年教师的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轮流读“Z、C、S”,其中一个学生总是发音不准,这位青年教师就不厌其烦地指导他读,花费了3分钟。评课时,教研组长就这一环节的教学组织大家争论。有一部分老师和这位教师的理由一样,因为他们在一次研讨会上,看到名师就是这样做的。还有许多老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一是因为辅导一个学生,却让其他的学生等了三分钟,合适吗?二是学生发音不准,在众人面前一遍一遍地练,他的心里会怎么想,是否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抓住课堂主要矛盾,组织大家有争议地评课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各种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的交流与碰撞,很容易生成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四种是“研讨式”评课。课前,大家集体备课,结合研究主题,确定研究课怎么上,指定授课人,并且明确交代该研究课侧重研究什么问题以及该项研究的意义,使评课人在听课时有重点,评课时有核心;课中,大家有重点地实施研究步骤;课后,在组长的正确引导下开展研讨,注意创设一种探讨、切磋问题的氛围,各抒己见、互相商讨,使问题的探讨不断深人,提高评课的效果。最后,组长要对研究和评价情况作简洁的归纳,包括对问题的研究有什么收获和进展、大家对问题的看法主要有几种、认为哪一种存代表性或比较合理、对此类问题的教学建议等,目的在于肯定研究课的价值所在。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赏识教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