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有感 |
《父母效能训练》读后感
在叙事者的推荐下,本月共读《父母效能训练》,该书不只是理论,更有真实案例帮助我们有效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利于我们在现实情境中加以运用,这不仅是一本适合父母阅读的书籍,同样也适合老师,里面提到的很多方法,如果我们认真理解,并运用到实践,对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将起到好的影响。该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内容当属如何有效倾听。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必须建立在有效学会如何听的基础上,而倾听并不是你在旁边听孩子讲那么简单。听的过程中需要配合的是专注的对视着孩子的眼睛,或者蹲下来和孩子在统一高度或低于孩子的高度并保持高度的兴趣,让孩子能感受到孩子在讲的话你是非常认真的在听的。但是听了之后孩子必定需要你作出回应,千万记住此刻你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你开始发表你的意见或说教,孩子需要的仅仅是“接纳性”的语言。如果此刻你开始发表评价和说教,那么你将被孩子除名在他的“求助资源清单”外,因为在你评价和说教时,已经剥夺了孩子讲下去的信心。孩子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真正的观点始终不能触及,像一个洋葱,始终只能剥到表层,也始终都将看不到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所在。此刻也许你的回应“和我讲讲/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告诉我更多的情况”等等简单的接纳性语言也好过长篇大论的评价和说教。当你开始学会用简单的接纳性语言来回应孩子时,其实已经学会了将解决问题的皮球踢回给了孩子自己。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其实他们都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哪个是最合适的,在你的这些简单的接纳性的语言的回应中,也许就是在对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引导。在孩子没和你说“妈妈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之前”你就忍着,先听孩子说。当然听到孩子的不正确的观点时,必须告知孩子,那些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想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有出息的人,诀窍就是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你现在所不能接受的”。在你倾听的过程中用了大量的接纳性语言的基础上再抛出一两处据理的不接纳的地方,那么也是孩子能够欣然接受的。“不接纳性”语言在此时要起到的就如同是画龙点睛般的作用。我们永远要记住的一点是孩子会成为你口中的那个样子,“错了”永远敌不过“那样做是对的”的语言表达效果。当然在做不到“对视着孩子的眼睛或蹲下来保持高度的兴趣”的倾听时,也许我们还可以做到用不干涉的方式或被动倾听来表示接纳。此刻需要用到的也许只是简单的“哦/是的/有意思/原来如此/我明白了”等等最为简洁的“门把手”法,这些回应中不需要饱含倾听者的情绪、想法或判断,而只是需要用到这些简单的认可来让孩子有说下去的勇气。
当然倾听的最高境界便是“积极倾听”,如果能够学会积极倾听,那么和孩子的相处便能其乐融融,让亲子关系在亲密中美好。“懂比爱重要”,当学会了积极倾听你便有可能真正懂得孩子。要掌握积极倾听所需具备的便是父母的态度,而这些态度影响到的是你是否能够真正听到、听懂孩子想要表达的终极意思:1、给到倾听孩子的足够的时间;2、有想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讯息反馈给孩子;3要有接受孩子情绪的足够空间;4、信任孩子有自己破除情绪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旁边等待和观察;5、必须认识到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暂时的,而不是将其放大;6、要把孩子放在他自己独立的位置,而你只是他的一个协助者,并不是介入或操控者。当我们学会把握好自己的这六条态度时,所有的倾听和回应都基于这些态度之上去发生,那么就构成了“积极倾听’’的效果,而洋葱内部的问题便会自然的一层一层的被看到、被发现。简而言之所谓的积极倾听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将孩子向你表述的那句话不带建议、说教、解释、安慰、批判、命令或威胁,而是将孩子表述的那句话以和这句话意思相近,主题相符的另外一句言简意骇的更有力度的话去强调、回应孩子要表达的那层意思,起到和孩子共情的作用,以便于孩子可以慢慢的叙述接下去要表述的意思。在这些同概念的复述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正确的、公正的观点进去,这样教育就顺理成章的在积极倾听里达成。千万不要去接管孩子自己的问题,因为只有你不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孩子才能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倾听在很多时候也许并不能达成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但是积极倾听必定能有效的导出孩子的负面情绪,情绪的有效疏导必定是沟通的行之有效的结果。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对或错去评判的,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也许仅仅只是“情绪的释放”。而真正的高手父母是能够有效的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该书还讲了其它方面的重要方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尝试运用其中的方法,和学生建立温和而亲密的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