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高考美国大学大学申请 |
在进一步探讨母亲的教育能力之前,我想先来说说我对个体独特性的理解。
三年前,我的孩子决定申请美国大学,我开始深入了解美国的教育。美国大学对考试成绩的要求是一个基本要求,SATI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此能力确保你能适应各种层次学校的课业负担,其次是GPA成绩,就是学校各年级成绩的平均值,此成绩仍是确保你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其它七七八八的成绩要参考。
但是,即便你的成绩再漂亮,你也未必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因为成绩只证明你和同龄人比较“共性” 时,你略占上风。接下来,你要拼命寻找自身的独特性,来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为你心怡的大学做出非同凡响的贡献。大学会制定五花八门的问卷,并要求你通过写作长短文,来充分展示你的与众不同之处。
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大学申请,不是包办代替,是和孩子一起去重新发现成长经历中一切美好的独特的体验。 美国大学申请的过程,给了孩子一次深刻的自我发现自我反省的机会,到后来,我深刻地意识到,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整个过程。
所以,我说较之美国大学,中国的高考是最“简洁” 的,它只考共性不追究个性。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经历仅以中国高考的成败论英雄,你就是在牺牲孩子的独特性,让相近的知识结构武装了一代人。
创造力从何谈起呢?
创造力取决于你能根据自身独特的经验给出非比寻常的结论。 所以,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