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家庭教育幼儿园全职妈妈 |
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拿学龄前教育这个阶段来说,我认为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家庭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妈妈做全职,而这个妈妈又愿意open自己,完善教育能力,是最理想的;如果祖父母中某一人完全有教养孩子的能力; 如果你的邻居恰好是一位生活智慧丰富对孩子充满爱心的人……父母起码在学龄前阶段没有必要认为幼儿园是唯一的选择,幼儿园教育其实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我认为上小学前有半年或一年的学前班教育,适应一下集体生活,就足够了。但是,孩子留在家里接受教育,必须要有计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性。
幼儿园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根据每一年龄段孩子的平均智力水平设计的,这就意味着一部分孩子“就高”的同时,另一部分孩子“就了低” 。 七岁前孩子的神经系统就像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 ,父母的资源配置决定了这块土地的肥沃程度。遗传固然决定了一个人智力的前提性,但它提供的是一个域限,孩子的智力土壤是开发到上限还是停留在下限,亦或徘徊于中等水平,七岁前 已70%成定局。 土地“肥沃” (脑神经系统发达), 过后你种什么才有最大的可能收获什么。 当代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经验之说。
前一篇:我究竟要给孩子的是什么
后一篇: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