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着眼于眼前这个孩子,为他自己配置资源
小学六年下来,我被裹在这个洪流里面,觉得身心疲惫。很多时候我想跟他们交流情况,却都不敢给他们打电话,一打电话就心跳加快。这些从从四年级开始就备战状态的家庭也与我渐行渐远。
儿子上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
那天他放学回来,神色黯然地告诉我:我今天考试了。考数学,10个题我只做对了1个。
我当时很惊讶。他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好。虽然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但不至于这样成绩一落千丈。儿子又沮丧地告诉我:他们班平日成绩很差的孩子,考得都比他好。这就更让我觉得奇怪,也促使我必须去了解整个事情。
经过里里外外多方面了解,我这个“落后”的家长终于知道:原来这就是某重点中学的“华校”(华罗庚学校)选拔考试。为了笼络全北京的好生源,他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培养学苗。孩子们通过做他们发的卷子,如果10道题答对7-8道,那就可能被选入他们的“华校”。而他们会利用每个周末办补习班给孩子们补课,为将来真正进入这所中学做准备。而那几个平日成绩虽然不好的孩子,却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补习奥数,对付这种考试,自然手到擒来。
有的家长不以为然的告诉我:我们从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开始在外面学奥数了。在外面学了好多了。
更有人对我耳提面命:将来小升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啊!没有这个别想进好学校!
在众人的咄咄逼围下,我心下也不禁惶惶然。如果这真是将来小升初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不想他在这个方面被甩下来。我相信他的学习能力,因此给他报了第一个课外辅导班,学习奥数。
那时候的奥数课程可以让家长旁听,我也得以深入到奥数的学习班,深切地体会到华校的诱导是一个怎样的误区。数学的功能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但为了迎合名校的招生,在培训市场上,已经极端的走到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奥数从训练思维能力变成了训练记忆力。老师讲课变成让孩子判断题目属于那一种解题方法,用一个程序储存到记忆里。是靠题量和题海来训练。
几节奥数课上下来,我终于可以坦然的面对这件事情:孩子如果不上华校,我可以用平常心面对这件事情。
但孩子的数学能力的确是需要加强的,但我们需要的不是上华校,而是切实对待他的数学训练,提高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在小学阶段我为他强化最多的就是数学,请一对一的老师专门辅导。
我身边充斥着这样的家长和孩子。小学六年下来,我被裹在这个洪流里面,觉得身心疲惫。很多时候我想跟他们交流情况,却都不敢给他们打电话,一打电话就心跳加快。这些从从四年级开始就备战状态的家庭也与我渐行渐远。奥数、剑桥英语、各种等级考试,演化的愈演愈烈。他们都在为入重点中学配置资源。
而我,只是着眼于眼前这个孩子,为他自己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