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幼儿识字宜早不宜迟(通信往来十三)
(2013-04-24 09:18:25)
标签:
中文教育家庭教育识字阅读幼儿园 |
重要的是要给你的孩子建立自己的识字表,不断重复不断强化,不急于求多,但求扎实。这个识字表要记在妈妈的心里,妈妈要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鼓励孩子大声呼唤出他已经掌握的那些汉字“小精灵”。
文:雪松
梅怡&竹言:
你们好!
中文教育的第一课,毋庸置疑是“识字”。
“识字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我经历过无数次这般提问。在此,我必须万分抱歉地对我过去的学生们说声“对不起”。在我有自己的孩子之前,我曾经在一所幼师学校教授“幼儿园语言教学法”,那时,我一板一眼地备课,根据教科书上的说法,我告诉我的学生们:不要在学龄前期教孩子们识字。因为那是幼儿园小学化的典型特征。
今天,我很惭愧地告诉大家,等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幡然醒悟,识字对一个学龄前孩子来说何其重要!我几乎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妈妈们:其实,识字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早!
我儿子正式识字是在两岁半。那时,我们生活在乡下。他在爷爷奶奶家,正是自由自在地和乡下孩子摸爬滚打的时候。我母亲是中学语文教师出身,那年刚刚退休不久,正受退休综合征的煎熬,她和我们一起住在乡下的公婆家,寂寞难耐,便提议教儿子识字。起初我不以为然。不觉得识字对儿子有什么重要意义,可是看到比儿子大几岁的乡下孩子仍旧闲散在家,没有入学就读,我就提议找来几个孩子一起学习。
我母亲立刻来了兴致,她将简单的汉字工工整整地用粉笔书写在绛紫色的大门上,孩子们每天来家里跟读几遍,没几日,整整一门板的汉字竟都掌握了,母亲便又写上新的,如此半年下来,我儿子竟牢牢地掌握了近三百个汉字。其实,当其他孩子用心学习的时候,两岁半的他,都是漫不经心的一副样子。我母亲也不刻意调教他,我更是听之任之,可即便如此,他也和那些6、7岁的孩子一样,几乎掌握了所学的全部汉字。因为我们每天都和他一起阅读,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强化他学过的汉字,如此,他比其他年纪大的孩子掌握得更扎实。眼见着3岁左右的儿子能随着汽车的行驶准确无误地读出街边的店铺名称、广告词令,我心内无限欢喜。这才敦促着母亲继续教儿子识字。自己也将这件事牢牢地放在心上。
待我们回到北京,母亲找来一本集中识字的教材开始了按部就班的识字课程。每天保证识3个生字,时间就放在晚上睡前故事阅读之前,我和母亲轮流坚持,从不懈怠,如此这般,到了儿子5岁,已经开始了独立阅读大部头的书了,那时,他最喜欢读关于恐龙的书,无论多么生涩复杂,他都坚持一本接一本地读懂,读熟。
深刻反省我育前育后对待孩子识字的态度,我仍可以坚持在幼儿园不必开设专门的识字课程。要将识字贯穿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与活动之中。在此,我不想过多地探讨我对幼儿园识字教育的新认识。我更愿意将识字这个重要的任务留给家庭教育。因为幼儿识字,其实越是个性化的方式越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妈妈们在此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这一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你可以从孩子最喜欢的图书入手,可以从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名称开始,也可以从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入门,更可以从“爸爸妈妈”这些人物的称谓开始孩子识字的第一课……
重要的是要给你的孩子建立自己的识字表,不断重复不断强化,不急于求多,但求扎实。这个识字表要记在妈妈的心里,妈妈要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地鼓励孩子大声呼唤出他已经掌握的那些汉字“小精灵”。
在此,我必须提醒妈妈们识字方法不当的严重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孩子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的识字,但枯燥单调的识字,最终很可能导致孩子对识字过程的厌倦和畏惧。我们必须不断调整孩子对识字的兴趣,引导他建立识和用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自己体会成就感和乐趣。
也正是基于此,我才小心翼翼地对待幼儿园的识字教学。因为一旦不慎将识字简单化为知识的灌输,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学前儿童的识字只有在家庭教育中,在个性化的教育中,才有最大的可能收获完美的教育效果。
————————————————————————————————————————————
梅怡读后:女儿三岁开始用点读笔认字,并且乐此不疲,一段时间下来已经认了不少字,可是我渐渐发现通过点读笔识字是个太过机械的自我学习过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并不是最适合的。字虽然认了不少,但大部分都是短时记忆,极容易忘记。雪松姐的提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实践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将识字以更游戏化的方式穿插其中,比如雪松姐建议我从女儿喜欢的一本书开始,每天睡前玩一次“找字寻宝”的游戏,我发现女儿对这种游戏式学习方式的接受度非常高,识字的效果当然也很好。在接下来的各类阅读中遇到认过的字,她还会主动读出来,显然,这又帮助她一次次加深了记忆。当然这个过程中妈妈一定要拿捏好一个度,你的孩子能接受多少个字?玩多长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这都需要妈妈们细心揣摩。切忌把识字当成了自己和孩子的任务,反而会产生焦虑,影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