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全职妈妈育儿音乐教育入门乐器钢琴 |
分类: 家庭教育 |
写在前面:梅怡的女儿今年四岁了,正打算让她正式开始学习一门乐器。但是她始终拿不定主意要从什么乐器开始。在家里,夫妻俩的意见也不能够统一。孩子的父亲希望小姑娘学习小提琴等弦乐,而她则希望从钢琴开始。对于选乐器入门这个话题,我们最近一次的聊天详细谈了一下。当然,学习乐器绝不是学习音乐的开始,也不是唯一。我们把它当作一条路径,或许它会更好的帮助孩子通往音乐的乐园,获取毕生难得的财富,为人生和灵魂筑建一个超然而温暖的安乐窝。
这次聊天后,梅怡有心把我们的谈话记录整理成文,希望与更多的家长们分享和探讨。
第一篇:谈谈选入门乐器
文:雪松
我有幸生在一个“文艺”家庭。这在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有着深刻的印迹。我母亲年轻时代最崇尚的两种职业,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作家。而今,沉迷文学与阅读的我和以音乐为生的弟弟,成了她最得意之作。我虽不才,没能继承父亲对于音乐的各种造诣,但耳濡目染,陆续学习了钢琴、扬琴、手风琴、二胡等皮毛。让我至今感激他们的是,他们无形中培养起了我对音乐的向往,奠定了最基本的音乐素养。这在我以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也让我坚定了对自己孩子的音乐教育。
在我看来,音乐是必须要学的,但是怎么学,选什么乐器,每个孩子怎么定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事。
用钢琴叫醒孩子的音乐耳朵
我推荐的入门乐器仍然是钢琴。作为乐器之王,钢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就是它固定音高的一件乐器。
我们学音乐,无论学声乐还是乐器,其实耳朵是最重要的工具,听是最重要的。一个孩子刚入门学音乐时,要培养的其实不单单是弹一件乐器这么简单,而是训练他固定音高。为什么有些人五音不全,就是因为他从小没有训练耳朵。什么叫音乐天分?一个孩子听了某个乐音之后马上就能唱出来,这是因为他的耳朵是有音乐天分的,他的耳朵最适合学音乐。音乐学院的必考项目,叫“视唱练耳”。这个考试干什么?就是老师弹一个旋律,让你唱出音高,老师给你弹多-米-索,不是让你唱出来这三个音名,而是让你唱出音高,其实他是在测你是否有一副学习音乐的耳朵。
钢琴作为音乐的入门乐器,音高是固定的,不需要每次弹奏之前现场调音。而其他任何别的乐器,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提倡孩子的音乐学习最好从钢琴开始。
乐器学习,其实是培育孩子对音乐的感情
但不是说学了钢琴就不能学其它的了。通过学钢琴的过程,很多音乐的素养就建立起来了。比如学了几年钢琴,孩子大了,对其它的乐器又有了了解,因为你经常带她看啊听啊,这个时候再让他自主选择,小提琴也好,大提琴也好,选择他更喜欢的一件乐器,培养终生的感情。
其实人和乐器就是伙伴关系。我儿子当时学钢琴的时候,我们生活很动荡,经常搬家。他4岁开始学钢琴到15岁,我买过5架钢琴。每到一个地方,可以说家徒四壁,但第一件事就是先买钢琴。因为我的出发点是,他有可能一辈子都不爱这个东西,但我想培养他和它的感情,就像他的一个朋友,是他的一部分。后来我通过儿子学音乐的整个过程,还有我和我弟弟学音乐的过程反思到:这不是你和一件乐器之间的感情,而是你和音乐本身的感情。我儿子到今天也没有对钢琴产生感情,甚至成了他的敌人,这是我老公经常嘲讽我的一个话题,说“你的音乐教育是个失败的教育”,但我不这样看——
我儿子申完大学的两个月暑假是非常轻松的,我们问他怎么打算。如果要短期实习,我们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在香港银行做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她说“可以让你儿子来我这儿实习”;还有一些其它的选择,比如旅行。但是最后我儿子选什么?回国正式跟他舅舅学声乐。
所以,关于音乐的教育,真的不要急。你只要慢慢给他,这就是音乐在他心里已经扎下根了。我等了儿子18年,希望他能在音乐方面给我正面的回应。曾经我给他哪一门乐器他都恨。他到了英国上了两所学校,每一所学校刚入学我们收到的第一张单子都是选乐器,因为国外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他不在乎你学的多深,但是你必须要学一门。这是必修课程,所以每次我儿子接到这张通知都是他最痛苦的时候。为了逃避,他甚至选“口琴”。
音乐学习,一场漫长的亲子较量
等你们的孩子开始学音乐,在学琴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来,到时候我想把我的经验和反思都告诉你们。选什么样的老师,怎么跟钢琴老师配合,在家怎么安排她练琴的时间,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每一次练琴的情绪,这些其实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非常细致的问题,也非常复杂。
我儿子在国内一级都没考,我觉得他本身对这个东西已经很反感了,所以不再强求他。有一阵子我对他的态度都是:这个事情是你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你每天都要弹10分钟,你今天你说恨啊,一个音你都不想弹,10分钟你就给我在钢琴跟前坐着。这是你今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但是到后期他主观意识非常强的时候,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对待他了。如果他这段时间实在是情绪低落得不得了,你就让他停一段时间,要不断的调整。反正你们做好心理准备,只要让他学上音乐,这就是一个痛苦的漫长的较量的过程,亲子较量。
(竹言:我就在想,其实音乐是非常美好的,但是为什么学音乐在每个家庭都会变成一种较量。)
任何事情都是从不同的水平和立场上来说的。很多事情你如果把他当做一种工作,就需要毅力去完成的。音乐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是站在一种欣赏的角度来看,带给我们的是愉悦。但我们让孩子去做的不是一个欣赏者,而是一个演奏者,这就如同工作了。其实这和做饭是一样的,我们吃饭的人和做饭的人感受能是一样的吗?吃饭你是在欣赏美味,做饭的人他要付出汗水。让孩子通过意志的努力学会做一件事,永远都不会是轻松的。
音乐天赋,上天馈赠的礼物
任何学习都需要天赋,天赋能让我们比其他人更轻松地驾驭一件事,音乐学习尤其如此。
我生活中就果真遇到过这样的天才——
我儿子小时候的好朋友,他真的是音乐天才,他对音乐的感觉、热爱让我震惊。如果他的父母在他的身上肯下一点功夫,绝对可以在音乐上有大的造诣。这个孩子是从欧洲回来的,不会讲中文,就托管在我家,让我妈给补课。因为和我儿子同一年级,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
后来,我儿子练琴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孩子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我和我妈跟她妈妈正式的谈过一次,希望他们能重视他的音乐教育。但是他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学音乐,他觉得男孩子不能学音乐,他觉得“我儿子将来要成为科学家什么的”。我们极力劝他妈,但是他爸爸不同意,不给孩子买钢琴。最后的情况是我们撺掇他偷偷的在我们家学琴,每天放学跟我儿子回家一起练。我儿子是被逼无奈的,是他的一个习惯,一回来很无聊的必须要弹。而这个孩子,则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并且呈现了超高的天赋。
(梅怡:但是有一个孩子跟你儿子一起,他的兴趣不会被激发么?)
初期有一段时间的确被激发了,但是到了后期,我觉得我儿子对钢琴的这种厌倦,完全是因为被挫败的感觉。(这又是一个让我不断反思的问题)
因为我觉得他学了很久,所以对他很严厉。当我陪伴那个孩子练琴时,觉得他刚学,我永远是赞美和鼓励,但是我忘记了,当赞美和鼓励他的时候,我儿子在旁边也是有感受的,而当时他才那么小,那么需要肯定和鼓励。所以我觉得我儿子把钢琴视作敌人,其实跟我们对他的态度,和这个孩子后期飞速的进步有关。我儿子看到了他的进步,自尊心有点受挫,因为是外人的孩子,我们不吝惜赞美之辞,而对我儿子又显得略微刻薄了一些。
再说这个孩子,他在我家学钢琴一直学到小学毕业,后来跟着他妈去了英国。我们一再跟他妈妈说一定要让这个孩子坚持学钢琴,无论是什么环境,他在音乐上一定会有造诣的。因为,我们毕竟从小学音乐,我弟弟专业搞音乐,我父亲也搞音乐,我们这个圈子,看到学音乐的人太多了,总就会对人有一种基本的判断。所以我们特别爱惜这个孩子。结果他妈把他带到英国去之后,没条件练琴就耽误了好几年。高中之后,他学习实在不行了,他妈才发现,必须让这个孩子考音乐了,这才又把钢琴捡起来。结果因为这个孩子确实有天分,花了一年的时间,弹得特别好,后来被威斯敏斯特大学的音乐系给录了。一年前大学听了他弹琴之后,告诉他,他们不考察他的学业成绩。这就说明这个学校看中了他的音乐天分。
如果你真正想让女儿接触音乐,还是要先学钢琴。弦乐不能开始这么早。
对于普通孩子(没有特别音乐天分),音乐学习其实还有很多音乐之外的重要意义。
钢琴学习,兼具各种早教功能
我们说文字是一种阅读,其实读谱是一种音符的阅读。钢琴的读谱有两行,弦乐只有一行,所以钢琴的读谱非常难。一个孩子如果能学会钢琴读谱,对他未来很有益处。钢琴要解决的读谱问题,是最难的一种阅读。所以孩子学钢琴,是从一个高的角度切入进去的,就从读谱这个角度来说,读两行和读一行是完全不同的层次。
再一个,钢琴是两手弹的,双手协调和眼睛和谱子,是真正训练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刚开始学钢琴的孩子训练什么?是对左右脑的开发。我们都知道左手练右脑,右手练左脑。我们再怎么样接触玩具运动,右脑开发都是有限度的,但是钢琴是用左手用得最多的。所以钢琴不但是音乐的学习,是训练孩子的大脑,左右脑都得到很好开发的乐器。
小提琴基本上右手是大臂的活动,左手也训练,但哪有钢琴这么全面呢。
手指小肌肉群的运动,训练协调性,钢琴,也是最好的东西。时间久了,还有脚的协调,弹大的曲子,还要配合脚的动作。
学过钢琴的孩子,再去学习其他,甚至从事运动,都会相对轻松很多。我儿子从小就不喜欢运动。后来他说要学自行车,10分钟就学会了,因为他的平衡感很好。包括后来他打篮球,他打篮球其实很晚,去英国读高中才开始,但是现在打得很好,是他们篮球队的队长。一项运动,只要他想去做,很快就能把他做得很好。他不是一个运动型的孩子,能有现在的运动技能,我觉得都是小时候从钢琴来的。因为弹钢琴训练他的神经,他的运动神经、他的协调性,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学习乐器,训练孩子的控制力。比如说两拍三拍休止,这是非常精细的控制。哪一项运动能这么精细地训练孩子的控制?他要非常精准的把一个很小的练习曲弹出来,就必须学会控制,一拍两拍要把它弹得饱满。
所以音乐学习本身,绝对不是单纯的学会演奏一件乐器。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就要在这个层面深入思考:它不是考证考级,这个证这个级能让你的孩子上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我们要挖掘更深入的东西,它能够给你的孩子比考级拿证更内在的一些背后的东西。
钢琴之后
钢琴是一个入门的训练,到了小学高年级,这个基础奠定好了之后,你可以开始让他选第二门乐器。
我认为钢琴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例如她的参与性不强。她参与不到乐队的演奏里去,所以学钢琴的孩子表演的机会不多。但是你看乐队里,管乐有很多人,弦乐有很多人,他们的共同演奏成为一个完整的乐曲。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朗朗李云迪(那的确太辛苦,且需要超高的天分)。那让孩子再学个管乐或者弦乐,他就可以很好地参与到这个环境里去。
我在伦敦时就住在皇家音乐学院附近,它是对外开放的。很多学校会租音乐学院的教室,孩子们课余时间会去音乐学院排练。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有个杜克演奏厅,他们也会在那里排练。这些都是开放的,我经常坐在一个角落,看孩子们排练。我最感动的是一个黑人的小乐队,那些孩子也就是高中生,他们是一个教堂的小乐队,一人演奏一门乐器,也就8个人,每个周末都去,完全是黑人音乐。看他们排练其实并不完整,但是那真是一种享受。
所以我认为让孩子学一门乐器,最终就是让他享受这种生活。因此第二件乐器不妨让他选择一个大众化的,最容易进入乐队的。从私心而言,我最喜欢女孩子演奏大提琴,小提琴,或者长笛。所以你孩子要有钢琴基础再学小提琴,很多音乐基础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
梅怡有感:这一次的谈话对我而言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把我对音乐学习的认识冲刷一新。母亲是孩子音乐学习道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为什么学习音乐,如何开始,如何坚持,如何调整,这每一步都要在母亲的悉心陪伴中完成,如果作为母亲的我们都对这件事浑浑噩噩,不知所以,或者在最初就以错误的目标为导向,那么音乐,原本这样美好的种子,怎么可能会在孩子的身体里生根发芽。我从不期待我的女儿会成为朗朗或李云迪,我只是希望音乐能与她一生为伴,分享她的欢喜,陪伴她的孤寂,安慰她的悲伤,这样也就足够了。但是,首先我至少应该知道如何慢慢地,慢慢地陪伴她感受音乐,从一件恰当的乐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