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后,我们的“事业”在哪里?——阶段性全职后,如何规划我们的人生?
(2013-03-17 21:50:35)
标签:
全职妈妈职业规划安全感自我价值重新就业育儿 |
分类: 重新定位全职妈妈 |
写在前面的话:
前几日看到“笑逐颜开”小友的留言如下——
雪松姐,您在孩子上学后是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呢?我觉得以目前中国的环境,离开职场七八年的女性重返社会就业很难。很多行业都要求连续性。所以必然面临转行的局面。
我一方面希望自己多陪伴孩子,另一方面也头疼日后的个人规划。全职妈妈的压力也有很大部分是来自于自己的不安全感吧!
就像“笑逐颜开”小友一样,有不少妈妈在抉择是否全职回家时,常会问起有关将来职业规划的问题。她们担心在家的几年会与社会脱节,会再也找不到工作。对于这样一个现实的容易成为隐忧的问题,我们几个都谈了各自的想法,不知能否帮你厘清思绪,解除彷徨?我们当然更期待更多的声音,包括那些曾经全职一个阶段,现在重归职场的妈妈来现身说法,谈谈您的感想。
——————————————————————————————————————————————————
雪松的话:
就在几天前,我在美国由波士顿乘班机前往亚特兰大,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带着厚厚的一摞书在飞机上,一会儿看这本一会儿翻那本,还不停地抄抄写写,忙得不亦乐乎。我猜想她是一位敬业的教师。可是,我们攀谈起来,才得知其实她是波士顿学院的大一学生,她的女儿已经22岁了。她做了几年的全职妈妈,孩子大了,她在一家商场卖电脑,干腻了,想换个工作,于是申请了大学的在线课程,每个月搭飞机来学校上课一次。
而今国内的择业环境也已经宽松了很多,不似我们父辈,一辈子都被钉在一个职位上。很多时候,还是我们固守的一种传统观念在作怪。什么是事业?父母教导我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职称、职务才是事业。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放开思路,将教育孩子料理好家庭作为我们的事业,而工作仅只是一份谋生的手段,随时都可以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我们具备基本的学习愿望和能力,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其实未必很难。
我的孩子上小学后,我就有大把的时间属于自己了。那时候,先生已经习惯了我在家的生活,所以我没有选择外出工作。但我在家里,读书写作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我知道,总有一天,我要用我的方式服务于社会。
就像此时此刻,我是在用我最擅长的方式,开始了一份我热爱的事业,就是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妈妈们。
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状况都很不同,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从思想层面将生命中重要的事务轻重缓急地摆放清楚,享受我们最渴望的生命滋味,对于那些必须放弃或遗失的部分,抱有超然的态度,生活就会安然无恙,有时候,不安全感完全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
先叩问你的心,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得到了这“最想要的”,到头来,其实失去什么都未尝不可。我当年最想要的,便是陪伴我的孩子,其他都无所谓,就这样,一路走来。
——————————————————————————————————————————————————
竹言的话:
作为一个正在全职,孩子一岁多的妈妈,我是这样看待所谓事业与未来的职业规划。
毕业七年间,我一直在一家国有体制单位工作。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个铁饭碗,工作稳定,收入尚可,压力不大。我们单位门口就有一家小学。我们这条街上有几家这样的单位,有人戏称这几家都是专为妇女接送孩子特设的单位。
我辞职时,很多人困惑不解。在他们看来,我完全可以清闲地在这里晃荡着,带孩子,接送孩子上学,再生个老二,再继续晃荡着。我可以想像那种生活,而且我也的确可以这样晃荡到55岁。
但是我不想过那样的日子了,多一天都不愿意。现在想来,倘若再让我回到那个环境重来一次,单是想想,我都觉得喉头发紧,恨不能咬舌去SHI。真不知道自己是凭借怎样的借口和毅力呆了七年。
我为自己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条道路至少也要走七年。不知是因为自信还是因为心宽,我竟一点都不担心七年后的工作和谋生。我相信七年后的自己,一定是比现在更加优秀和成熟。倘若届时万事如意,我会擅用自己的爱好与所长,为家庭经济添砖加瓦;假如我们又一贫如洗,我也不怕去做最粗累的活,筹一篮下锅米。
我踩着笑逐颜开的脚印,去看过她的博客,惊异于她的聪明善良与才情,况且她还这样爱学习和求上进。像这样的女人,对未来又有什么可担心呢?又有什么怕失去的呢?
我又一次怀疑自己是不是心态过于肥大了。
——————————————————————————————————————————————————
梅怡的话:
十年前,大学刚刚毕业的我,最常听到的一个词便是“职业规划”,今天想来,我大概是从那时起就受了这个词的蛊惑,开始为了“职业规划”而“规划职业”。
如今10年过去,如果放宽对自己的标准,我也算是没有愧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直在所谓的正道儿上奔跑着,若是没有孩子,我想我的人生大概也就在这样的奔跑中不了了之了。
女儿的诞生,将职业和家庭变成了我人生中两个不那么兼容的选项,当我安然地开始啃老,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工作时,越来越多的认可和看似美好的前程就在眼前。可是,业绩和荣誉所给予我的不是欣喜和兴奋,而是内心巨大的空洞。我每每想到5年、10年,20年后的自己,和公司里那些年长前辈的今天大概也如出一辙时,便紧急刹车,掉头冲向了我的生活。
我相信,对于选择全职的我而言,在陪伴孩子成长,照料家人的同时,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命题,那便是重新认识自己,丰盈自己。
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早就不需要我们以“螺丝钉”精神去对待职业,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只是,我们是否有勇气和能力去选择?我们为何不把全职的阶段权当是回炉学习和储备的阶段,有朝一日,我们定能以我们所擅长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