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思维方式

(2023-06-15 08:13:34)
标签:

21天习惯养成

九中心语会

朋辈互助共同成长

幸福教育校园文化

自助助人快乐成长

分类: 专家讲堂

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思维方式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思维方式心理提升课堂

01

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思维方式



知乎上有个爆火的问题:哪些思维方式,是你刻意训练过的?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可以说,这个思维方式改变了我的一生。

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思维方式



有段时间,我经常责怪自己很拖延,效率低,导致心情也变得抑郁。



我明白总是拖延下去不对,也尝试过用各种方法解决,关手机,时间管理,但都无法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自责,陷入负循环。



直到后来,请教了一个心理咨询师。



他说: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某种神秘莫测的“拖延病毒”导致了我们的拖延,而是因为我们无法认同自己的能力,价值,无法认同自己所做的意义,所以我们才会拖延。



图片



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出了问题是主因,而拖延只是一种外显出来的症状,这一发现,让我开始深入挖掘我拖延的动机。



的确,那段重度拖延的时间,恰恰是无意义工作量增加,无法在工作上得到认同的时候。



认识到这一点,我随之调整了我的方法,比如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替代自我逼迫式思维,并将这种感受的不适及时跟领导沟通了,并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没想到,拖延症一下子从我的身上溜走了。




图片

02

被忽略的多元视角,对你有多重要?




很多人反复受困于同一种问题,恰恰源于单一的思维视角或者说思维模式。



这样的后果,往往是:



要么陷在情绪里,停留在当下的感受里难以自拔;



要么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渴望,被外界的评判和标准所控制。



心理学家与普通人最根本的区别是,在遇到问题时,往往能调动多元视角去看待问题。



因此,哪怕遭遇自我否定,他人质疑,痛苦磨难之时,也会找到轻松化解的思路。



图片



那么,多元视角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跳出眼前问题的限制与常规解法,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之道的思维方式。



多元视角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



第一,它能带来以前不曾意识到的新发现。

第二,它能帮我们更快速更清晰的解决问题。



有一项科学记录表明,在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时候,愿意用多元视角的人,往往比那些只从自己视角出发的人获得更多成功。



而《多样性红利》的作者佩奇则说:“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一个能让答案一目了然、脱颖而出的视角。”



图片

03

如何开启多元视角

让困扰我们的问题自动消融?



调动多元视角,升级思维层次,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就是为了给困在玻璃瓶内的苍蝇指明出路。” 此处,把哲学换成心理学或者对话,也是适用的。



我们可能觉得被困在玻璃瓶里的苍蝇很傻:出口明明就在它头顶,直接飞出来不就好了吗?



但是我们忘了,我们并不是被困在其中的苍蝇,我们本来就在玻璃瓶外面,所以才能轻易看到对方看不到的东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当我们是那只被困在玻璃瓶里的苍蝇时,就需要找一个站在完全不同视角的人,来让我们看到可能的出口,这也是很多人寻求心理咨询或者职业咨询的原因。



他们希望从他人那里看到一个从前他们没有看到的视角,从而知道生活继续走下去的方向和可能性。



如果你正处于这样的思维困局中,不妨认识这样的一个人。



她被誉为后现代心理学的后起之秀,独特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得到过很多顶级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赞赏。



来找她解疑答惑的人,有创业者,海内外企业高管,医生、学生......



有人用她分享的“切换关系视角”,轻松克服了孤独、自卑、恐惧。

有人按照她说的“拆穿比喻误导”,看待事物比以前更通透全面。

有人根据她说的“打破因果迷信”,掌握了跟人舒服相处的终极秘诀



很多人形容她的破局思路,就像一个外科医生,问诊层层解剖,术后不留刀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