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评课稿
(2018-04-26 20:14:1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心得 |
4月24日上午第三节我听了厦门一中肖珊老师执教的《一棵小桃树》,肖老师这节课主要以“细读文本,走进小桃树命运——品味语言,感受小桃树的精神——对比阅读,感知心灵蜕变——拓展文本,感悟人生启迪——阅读思己,书写生命宣言”为思路组织教学,环节紧凑,由易到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师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听了这节课,我有以下收获:一是品味语言环节,肖老师有学法要求,对学生的点评非常到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形容词“猥琐”动词“拱”数量词“千百次”品析小桃树遭受的磨难和它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读中有品,品中有悟,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语言很丰富,这大大地刺激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二是肖老师文学功底深厚。诗词歌赋、名人警句信手拈来,课堂上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记忆犹新的有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史铁生的“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海明威的“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 ……语言丰富,文采斐然,学生大受感染。三是肖老师语言亲切,教态温和。“孩子们”拉近了师生距离,从发言的人数看,班上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课堂师生对话。当然这也得益于课堂上肖老师给予学生讨论交流时间充分,有助于学生阅读思考。
个人认为《一棵小桃树》是一篇自读课文,老师可以少讲点,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阅读、活动,真正让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体验阅读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