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七巧板的流传史料

标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七巧板的流传数学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教材第40页“你知道吗?”。
二、教学建议:
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了解七巧板的流传的知识和实践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妙和魄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价值界定:
一年级上册学生对七巧板有一定的了解,加强知识介绍可以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流传及作用,通过拼图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案例改编:
1、你了解有关七巧板的知识?
2、教师介绍。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中国古老的智力游戏。顾名思义,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由这七块板可以变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益智吧现在整理出来了2000种以上的拼法图案)。
http://s14/mw690/003z9vKNgy6F3ZdNLYN5d&690
http://s15/mw690/003z9vKNgy6F3ZdUex8ee&690
http://s11/mw690/003z9vKNgy6F3Zmoq94da&690
http://s6/mw690/003z9vKNgy6F3Zmrx8pb5&690
http://s8/mw690/003z9vKNgy6F3ZmuCyz07&690
http://s3/mw690/003z9vKNgy6F3Zmyf9862&690
http://s8/mw690/003z9vKNgy6F3ZmHt5557&690
http://s12/mw690/003z9vKNgy6F3ZmKySL5b&690
http://s16/mw690/003z9vKNgy6F3ZmNei30f&690
http://s10/mw690/003z9vKNgy6F3ZmRilPe9&690
5、你喜欢上了七巧板了吗?那就多做些拼图吧。七巧板拼图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协调能力,还能开发孩子的大脑,让小朋友们的童年色彩斑斓。七巧板拼图是一种智力游戏,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这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拼图的种类有这么多种选择,可以让孩子更具想象力,寓教于乐。
五、参考资料: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中国古老的智力游戏。顾名思义,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由这七块板可以变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益智吧现在整理出来了2000种以上的拼法图案)。
七巧板先是由宋朝的燕几图→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几→再演化成清初到现代的七巧板。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日本等国),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19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被人们称为“东方魔板”。比较可惜的是中国现存最早有关七巧板的书籍——《七巧图合璧》(1813年)比日本《清少纳言智慧板》一书晚70余年,所以日本人认为七巧板是日本人发明的。
七巧板对于培养和增强人们的形状概念、视觉分辨能力、认知技巧、视觉记忆能力、手眼协调性、扩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少儿在观察力、想像力、逻辑关系和几何、数学方面的能力提升,增强小朋友各方面的能力。许多名人都是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如:拿破仑、诺贝尔、亚当、杜雷、爱伦坡特以及卡洛尔等等。
七巧板,又名『益智图』,是中国人所发明的。根据近代数学史家们的研究,七巧板是明、清两代间发明。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七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朝,七月初七夜里,牛郎织女鹊桥。然而,传统七巧板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①三角形重复太多;相会的时候。姑娘们有一个“用线穿针”的比赛风俗,看谁先穿过去,
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燕”与“宴”相通,“燕几为了拓展七巧板的活动功能,图形科普学研究者楼珠球教师在传统”就是“宴席用的桌几”,由六张不同形状的桌面组成,后增一小几,
在西方它被称作\\"唐图\\"(Tangram)。可以确信的是,七巧图及与它类似的游戏燕几图、蝶几图或益智图,在明清两代曾於民间广为流行。因此七巧板的发明可能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源於蝶几。将图二的蝶几样法取右半部,再切割两刀后重拼即成七巧板。七巧板很快传往日本及欧洲。在欧洲1805年编的书目中已收有介绍中国七巧板拼图的书。日本七巧板的分割方式略有不同,它应该是采用蝶几样法的中心正方形变型而成。由於日本在1742年出版了《清少纳言智慧板》一书,而我国现能找到的《七巧图合壁》是1803年出版的,所以日本认为七巧板不是中国传去的。
七巧板拼图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协调能力,还能开发孩子的大脑,让小朋友们的童年色彩斑斓。七巧板拼图是一种智力游戏,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这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拼图的种类有这么多种选择,可以让孩子更具想象力,寓教于乐。
http://s11/mw690/003z9vKNgy6F3ZDzQX81a&690
http://s5/mw690/003z9vKNgy6F3ZDDkIAf4&690
http://s9/mw690/003z9vKNgy6F3ZDHlZme8&690
http://s2/mw690/003z9vKNgy6F3ZDKzFn31&690
http://s14/mw690/003z9vKNgy6F3ZDOXM10d&690
http://s11/mw690/003z9vKNgy6F3ZDRFTs7a&690
http://s13/mw690/003z9vKNgy6F3ZDULjSdc&690
http://s9/mw690/003z9vKNgy6F3ZDYfd698&690
http://s12/mw690/003z9vKNgy6F3ZE1EG7eb&690
http://s16/mw690/003z9vKNgy6F3ZE4PW7df&690
http://s3/mw690/003z9vKNgy6F3ZE7N1o02&690
http://s10/mw690/003z9vKNgy6F3ZEcwWZ8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