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议王夫人和贾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018-01-18 07:45:48)
标签:

贾母

王夫人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浅议王夫人和贾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018-1-18

研读《红楼梦》必须懂得一个基本观点,即王夫人和贾母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设若不明白这个基本观点,那就根本谈不上读懂这部小说。

婆媳矛盾,乃古今家庭共性。如何处理婆媳矛盾,堪称古今第一难题。俗世如此,《红楼梦》艺术世界也一样。荣国府主子层面上的婆媳矛盾,主要表现为贾母和邢夫人的矛盾,贾母和王夫人的矛盾,贾母和赵姨娘的矛盾,邢夫人和王熙凤的矛盾,王夫人和李纨的矛盾等。一般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荣国府诸多婆媳矛盾各有其特点,这些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些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松樵认为,这一大堆矛盾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是贾母和王夫人的矛盾。

贾母和王夫人的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也就是说,贾母和王夫人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

那么,贾母和王夫人的根本利益或曰共同利益是什么呢?

别看贾母时时处处宠溺贾宝玉,其实她是对宝玉寄予殷切希望的,对于经历数十年风风雨雨的贾母来说,在这样的家世,贾母宁愿相信命运的轮回,也不肯相信刻苦读书,她把振兴贾府的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为什么?一因贾宝玉衔玉而诞。第二回贾雨村说:“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冷子兴说:“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二因贾宝玉“像他爷爷”。第二十九回张道士说:“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夫人也将一切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第三十四回文本写王夫人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接着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後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便後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细品文本,贾元春的贵妃身份一旦坐稳,只要生有子嗣,贾宝玉才是正儿八经嫡亲的国舅爷,加之宝玉的才华,未尝不可以振兴贾府。在这一点上,其实王夫人也是这么想的。她为什么如此在意和维护贾宝玉的声誉,其实就是维护贾元春和贾宝玉这嫡亲的姐弟俩未来的命运。王夫人像一只焦虑过度的雌虎,虎视眈眈的注视着每一个人,时刻准备消灭有碍于这姐弟俩的一切人和事,以至于矫枉过正弄巧成拙,金钏儿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质言之,贾母和王夫人的根本利益或曰共同利益,就是看到宝玉成为荣国府的继承人,继续荣耀和辉煌。

从宝玉挨打时王夫人的哭诉和贾母的愤怒可以看出,婆媳二人都视贾宝玉为命根子,这一对婆媳关系明显受着她们共同利益的影响,她们之间的矛盾不会激化。

贾政要勒死贾宝玉,王夫人是这样说的:

“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贾母是这样的反应:

 “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婆媳两人的反应,在这一点上竟然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愿意和贾宝玉同生共死。这说明,贾宝玉是唯一可以把贾母和王夫人矛盾化解的客观条件。

贾母向贾政下最后通牒:

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看到没有,贾母站在了儿媳妇这一边,把儿子贾政搞得无立足之地了。

贾母和王夫人的矛盾从何而来?

贾母乃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凭着她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她不大喜欢大儿子贾赦和大儿媳邢夫人,偏爱小儿子贾政和小儿媳王夫人。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贾宝玉。王夫人乃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薛姨妈是一母所生的姐妹。她虽是贾家的二儿媳,也不太说话,但还是深得贾母信任的,是贾府的实权派。在荣国府中,贾母也有不能为的为难之事。这唯一难倒老太太的事,就是贾宝玉的婚事。

前面说到了,贾母爱宝玉,把家族兴旺延续的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她认为,宝玉的相貌酷似其夫,较多地遗传了他爷爷的基因,就应有其祖父的能力,所以她把宝玉带在身边,以她当年家族兴旺时所感受到的一切,来指导宝玉。宝玉的一切,均由她做主。包括振兴家族的一种方式——联姻。但是,贾母忽视了一个她不能改变的事实,那就是宝玉不是儿子,而是孙子,他有自己的亲生母亲——王夫人。宝玉的一切,她并不能全部包揽,也不可能全部包揽。特别是婚事,一般是父母做主多,何况宝玉之母王夫人的长女,还“贵”为皇妃。

贾母是非常有眼光的,以她看人的标准,她对她的两个儿媳都不满意,她曾当面斥责邢夫人,让她在众人面前难堪;对于王夫人,贾母还算客气,其中原因,元春、宝玉为王夫人所生占了很大的成份。贾母对王夫人的评价是“老实人”,依松樵看,这个形容等同于“无能”。所以宝玉儿时,贾母事必躬亲,惟恐王夫人把宝玉教成无能之辈,就连孙子的贴身丫头,贾母都亲自挑选,非常注重身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以贾母的标准,选用之人必然十分出色,也就更加反衬出王夫人的无能。再加上贾母与王夫人在人生观、审美观、待人观、用人观上的差距,二人之间的矛盾早已存在。(特别是在对女性美的观点上是严重对立的。)只是因为没有引起矛盾爆发的事件而已。这时的王夫人是无法反驳贾母的,封建家礼要求儿媳必须服从婆婆,何况贾母是荣国府的实际家长,对宝玉所做的,王夫人也并非完全不满意。可是,这种矛盾会随宝玉的逐渐长大日趋表面化、激烈化,特别是当贾母的决定触及到王夫人的自身利益时,矛盾肯定会全面爆发。导火索便是宝玉配偶的人选。

松樵认为,宝玉的婚事,在贾母心中一开始根本不是问题,至少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最初的人选是史湘云,后来是林黛玉。因为黛玉的母亲贾敏姑娘是贾母的亲生女儿,在黛玉身上,流淌着贾母身上的血,还有就是经济因素,经济是基础嘛,林家的经济实力是史府无法比拟的。以重血统的封建观念而论,贾母这样一个贵族老太太,她的感情的天平,无论如何是倾向黛玉的。这话虽未明说,但已有许多旁证,贾母曾公开的把宝黛二人称为“小冤家”,这在当时几乎是夫妻的代名词,她还把二人放在一起呼为“两个玉儿。”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也向尤氏姐妹介绍说,宝玉之妻必为黛玉。最特别的是,王熙凤这个机灵透顶的“水晶心肝玻璃人”,如果没有得到贾母的暗示,是绝不会与黛玉开“吃茶做媳妇”的玩笑的。看遍全书,王熙凤与众多姊妹开婚姻玩笑,无论人前人后,仅此一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贾母在宝玉婚事上,仍像以往解决宝玉的其他事情一样,一手包办,而忽视了宝玉之母王夫人的存在。这样的专断独行,肯定会引起王夫人的不满,让她对贾母所选定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抗拒。随着薛宝钗进入荣国府,王夫人以自己不同与贾母的审美态度发现了对抗贾母的最好办法,选钗弃黛。同样是血缘关系,王夫人喜欢这个嫡亲的外甥女是不言而喻的。以她所受的封建礼教,自知无法与贾母公开抗衡,于是,她走了另外一条路:以君臣之礼来压老太太,贾母后来成功破解了王夫人和薛姨妈一手策划的“金玉良缘”,使之陷于危局。

总之,贾宝玉的亲事,即“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之争,导致贾母和王夫人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前面讲了,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二人都视贾宝玉为命根子,这一对婆媳关系明显受着她们共同利益的影响,她们之间的矛盾不会激化——不仅不会激化,而且还会趋缓,乃至贾母让步。这从第七十八回王夫人“省晨”时的专题汇报可以看得很清楚。文本说:

夫人便往贾母处来省晨,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份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再那几个学戏的女孩子,我也作主放出去了。一则他们都会戏,口里没轻没重,只会混说,女孩儿们听了如何使得?二则他们既唱了会子戏,白放了他们,也是应该的。况丫头们也太多,若说不够使,再挑上几个来也是一样。”贾母听了,点头道:“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王夫人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就是袭人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说着,大家笑了。

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不仅不会激化,而且还会趋缓,乃至贾母让步呢?这是因为她们的根本利益或曰共同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挑战就是第七十五回最后一个中秋夜宴上,贾母的两个儿子很反常,竟然向母亲摊牌了。

夫人由于受邢夫人的影响,极力维护自身在贾府的地位和排除自认为宝玉所受到的威胁,而发动了抄检大观园。贾探春怒打邢夫人心腹婆子王善保家的,表明她是一个明白人,知道问题之所在,知道矛盾的根源在那里。贾母保护宝玉,为的是抑制控制贾政贾赦。中秋夜宴上,贾政贾赦讲笑话,龌龊不堪,其实就是在向贾母摊牌。贾政的潜台词是,赵姨娘的话我得听,洗脚水都得喝;贾赦的潜台词则是,我的地位包括邢夫人,一直被压抑,需要被重视,需要更高的地位,将矛头直指贾母。

贾赦直言不讳地夸耀贾环,其实就是选择支持贾环。剖析贾赦之心态,有受到鸳鸯的影响,也有受到邢夫人想挑战王夫人地位的影响,更有见不得王家强势,作为大房在荣国府无地位的影响等等,所以他选择了支持贾环,挑起家族内部争斗。贾政对宝玉的打骂到了极致,对宝玉的人生观价值观极度不赞成,可后来几乎不闻不问了。为什么?前八十回已经写到,贾政其实绝大部分时间是和赵姨娘同寝,所以,赵姨娘才会有恃无恐地进行着她的计划,马道婆才会押宝赵姨娘,贾赦等人才会倒向贾环等等。

夫人的专题汇报,正是在中秋节之后。是时的客观情况表明,荣国府二房的嫡庶矛盾激化了,上升了。为了维护根本利益或曰共同利益,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矛盾必须下降,决不能激化,只能趋缓,乃至贾母让步,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和解决嫡庶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