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宝钗的陪房丫环绝非莺儿!

(2017-11-23 07:14:45)
标签:

莺儿

香菱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薛宝钗的陪房丫环绝非莺儿!

2017-11-23

两百多年来,新旧红学家们拥钗或贬钗,将薛宝钗弄得面目全非,更有极言者,因为一句“钗于奁内待时飞”,竟断言薛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直叫人哭笑不得。说到她的死,有论者恣言因贫病交攻,最后冻死在大雪之中,这显然是误读了薛宝钗的判词及配画。谈到薛宝钗的陪房丫环,有人则嗤之以鼻地说,除了莺儿还会是谁!松樵认为,只为“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薛宝钗多次“得是非(待时飞)”。贾雨村垂涎薛宝钗不假,但薛宝钗最后却是自杀证清白。嫁宝玉时,薛宝钗的陪房丫环绝非莺儿,而是香菱即甄英莲。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就是为了“怀(悲)金悼玉”。“金陵十二钗”副册为什么只见香菱?皆因香菱为贾宝玉留下遗腹子贾桂。不然,香菱非贾家人,怎能入“金陵十二钗”簿册?

“梨花满地不闻莺”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是贾宝玉即事诗《冬夜即事》里的名言佳句。第二十三回有贾宝玉四首即事诗,即事诗即即事感怀诗,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诗缘情,任何题材的诗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而创作的,只要心中有需要抒发的情,任何事物都可以触发诗人的创作欲望。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即事”诗题材广泛,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如怀亲、思乡、送友、酬赠、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皆可统称为“即事感怀诗”,往往是诗人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名言佳句。

贾宝玉的即事诗写的都是“夜即事”,不是“日即事”,应当说有点怪兮兮的,同前面第一回、第五回甄士隐、贾宝玉白日做梦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同后面第七十五回赏中秋贾宝玉、贾兰、贾环做秋景即兴中秋诗也有一拚。《冬夜即事》中明写松、竹、梅岁寒三友,却又反季节“梨花满地不闻莺”,冬季何来“梨花”?分明是说漫天大雪满地白茫茫一片,在这个时候当然不见莺歌燕舞——“不闻莺”。联系前一句“松影一庭惟见鹤”,红楼之“鹤”乃史湘云拟人代表,红楼之“梨花”则代表薛宝钗。“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隐寓贾府势败之时,丫环翠缕已经离开了史湘云——“惟见鹤”;薛宝钗嫁宝玉之日,莺儿早已离开了薛家,薛宝钗的陪房丫环绝非莺儿,而是香菱即甄英莲。

莺儿是何时离开薛家的?松樵认为应该是第七十五回薛宝钗搬出大观园蘅芜苑以后。莺儿为什么离开薛家?明面上的原因,就是莺儿年岁大了,该放出去配人了。第三十五回莺儿就“十六岁了”,文本写道:宝玉一面看莺儿打络子,一面说闲话,因问他:“十几岁了?”莺儿手里打着,一面答话说:“十六岁了。”

松樵认为,年岁大并非莺儿离开薛家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莺儿的本姓原名之隐寓。莺儿本姓“黃”,“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如今就叫开了。”“本姓”者,谐音“本性”也。莺儿本姓原名“黃金莺”,“黃金莺”者,谐音“黃金印”也,犹贾兰发达后“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黃金莺”隐寓莺儿本姓贪慕荣华富贵,这与薛家每况愈下的境遇是相违的。

莺儿离开薛家的主要原因之二就是薛宝钗给莺儿改名儿。薛宝钗为什么要给莺儿改名儿?其实,“金莺”二字读来并不拗口,宝钗之所以要给莺儿改名,可能和她的名字、金锁及所谓的“金玉姻缘”有关。“宝钗”这一饰物是由金属制作的,因此,宝钗的名字里暗含着一个“金”字。而且,宝钗她还有一个和尚送给她的单等有玉的才配的金锁,于是,“金”,“玉”二字便成为贾府里让人比较敏感的字眼。“金莺”的“金”恰恰暗犯了她的“金”。但宝钗她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自然不会以此为由而是假以“拗口”为由将“金莺”改作“莺儿”,使这一姓和名连在一起给人乖巧可爱的感觉而掩盖了她给莺儿改名的真实动机。”

莺儿离开薛家的主要原因之三就是贾宝玉所说“这个名姓倒对了,果然是个黄莺儿。”黄莺儿即黃鹂,喜欢歌唱即鸣叫。唐代诗人盖嘉运有《伊州歌》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是一首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盖氏的诗告诉我们,黄莺儿的鸣叫,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叫人喜欢。比如这个莺儿,第八回薛宝钗在观看通灵宝玉,念著玉上所镌之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你一个丫环插的哪一门子嘴呀?还说什么“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如此之多嘴,情何以堪?第三十五回莺儿所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这可是闺中待字女儿的绝对隐密,莺儿作为丫环,怎能对一个男人信口开河?

莺儿离开薛家的主要原因之四就是莺儿非止一次点破了薛宝钗的心机。第八回已经有过一次了,第五十九回更进一步。这一回写的那个莺儿编花篮而导致春燕挨打的事件,简直就是第二十七回滴翠亭事件的翻版。莺儿说:“姑妈,你别信小燕子的话,这都是她摘下来,烦我给她编,我撵她,她不去。”也正是因为着句话才引起了春燕挨打的事件。这两次事件曹雪芹想说什么?是不是拿莺儿当宝钗,拿春燕当黛玉?第二十七回不是有埋冢飞燕泣残红吗?此燕?彼燕?或许曹雪芹也想说明当时宝钗乃是无心之为,而故意设计此异曲同工的场景。婆子看到莺儿摘柳不敢说莺儿什么,莺儿无心的玩笑就把春燕放在了罪魁的位置上。小红快发现宝钗时,宝钗不想让她们发现是自己知道了她们的秘密,便无心拿了黛玉为大家开脱。而莺儿的无心是明知的,而正是因为宝钗的无心未写出,而让她因这件事情成了众矢之的。而这两件事情的交接,或许正是曹雪芹怕人们误会而由此添笔一作也未可知。这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凡心机重或常耍心机的人,他们最要防止的是同类或点破其心机的人,就如曹操一样。

第七十五回薛宝钗搬出大观园蘅芜苑以后,莺儿就再也沒有登过场了,莺儿应该是被放出去配人了。莺儿被放出去后,薛宝钗就“正也没人使”了,这就为留下香菱腾出了空间,创造了条件。

香菱成为贾府中等女子

读众务必牢记一点,香菱被录入“金陵十二钗”副册,说明她已成为贾府中等女子。因为第五回警幻仙子说得明白:所谓“金陵十二钗正册”“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警幻仙子又说:所谓“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实际上就是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

其实,香菱将成为贾府女子,第一回便有言在先。在甄士隐的白日梦中,和尚对甄士隐说过:“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此物”即“蠢物”,亦即补天剩石幻化成的通灵宝玉,亦即贾宝玉落草时嘴中所衔的那块五彩晶莹的玉。“此物”与甄士隐有“一面之缘”,隐寓贾宝玉将成为甄英莲的丈夫,甄士隐的女婿。

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回目名本身就说明了香菱与贾宝玉有“情”。这半回通篇均在“谈情”,请见文本: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香菱听了,红了脸,忙要起身拧他,笑骂道:“我把你这个烂了嘴的小蹄子!满嘴里汗□的胡说了。等我起来打不死你这小蹄子!”荳官见他要勾来,怎容他起来,便忙连身将他压倒。回头笑着央告蕊官等:“你们来,帮着我拧他这诌嘴。”两个人滚在草地下。众人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可惜污了他的新裙子了。”荳官回头看了一看,果见旁边有一汪积雨,香菱的半扇裙子都污湿了,自己不好意思,忙夺了手跑了。众人笑个不住,怕香菱拿他们出气,也都哄笑一散。

香菱起身低头一瞧,那裙上犹滴滴点点流下绿水来。正恨骂不绝,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了香菱一个低头弄裙,因问:“怎么散了?”香菱便说:“我有一枝夫妻蕙,他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把我的新裙子也脏了。”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道:“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裙子。”宝玉方低头一瞧,便嗳呀了一声,说:“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香菱道:“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宝玉跌脚叹道:“若你们家,一日遭踏这一百件也不值什么。只是头一件既系琴姑娘带来的,你和宝姐姐每人才一件,他的尚好,你的先脏了,岂不辜负他的心。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遭踏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又说一个不清。”香菱听了这话,却碰在心坎儿上,反倒喜欢起来了,因笑道:“就是这话了。我虽有几条新裙子,都不和这一样的,若有一样的,赶着换了,也就好了。过后再说。”宝玉道:“你快休动,只站着方好,不然连小衣儿膝裤鞋面都要拖脏。我有个主意: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他因有孝,如今也不穿。竟送了你换下这个来,如何?”香菱笑着摇头说:“不好。他们倘或听见了倒不好。”宝玉道:“这怕什么。等他们孝满了,他爱什么难道不许你送他别的不成。你若这样,还是你素日为人了!况且不是瞒人的事,只这告诉宝姐姐也可,只不过怕姨妈老人家生气罢了。”香菱想了一想有理,便点头笑道:“就是这样罢了,别辜负了你的心。我等着你,千万叫他亲自送来才好。”

宝玉听了,喜欢非常,答应了忙忙的回来,一壁里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因又想起上日平儿也是意外想不到的,今日更是意外之意外的事了。一壁胡思乱想,庚辰双行夹批:又下此四字。来至房中,拉了袭人,细细告诉了他原故。香菱之为人,无人不怜爱的。袭人又本是个手中撒漫的,况与香菱素相交好,一闻此信,忙就开箱取了出来折好,随了宝玉来寻着香菱,他还站在那里等呢。袭人笑道:“我说你太淘气了,足的淘出个故事来才罢。”香菱红了脸,笑说:“多谢姐姐了,谁知那起促狭鬼使黑心。”说着,接了裙子,展开一看,果然同自己的一样。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袭人道:“把这脏了的交与我拿回去,收拾了再给你送来。你若拿回去,看见了也是要问的。”香菱道:“好姐姐,你拿去不拘给那个妹妹罢。我有了这个,不要他了。”袭人道:“你倒大方的好。”香菱忙又万福道谢,袭人拿了脏裙便走。

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你瞧瞧,你这手弄的泥乌苔滑的,还不快洗去。”宝玉笑着,方起身走了去洗手,香菱也自走开。二人已走远了数步,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宝玉不知有何话,扎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来问:“什么?”香菱只顾笑。因那边他的小丫头臻儿走来说:“二姑娘等你说话呢。”香菱方向宝玉道:“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说才好。”说毕,即转身走了。宝玉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说着,也回去洗手去了。

《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薛家率先告败,败之源在于“薛文龙悔娶河东狮”。国之将兴,必有祥瑞;家之将败,必现乱象。文本说:“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宝玉笑问道:“如何又称为‘桂花夏家’?”香菱道:“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浑号。如今太爷也没了,只有老奶奶带着一个亲生的姑娘过活,也并没有哥儿兄弟,可惜他竟一门尽绝了。”《红楼梦》是小说,其遣词造句、姓氏设计、人物命名,乃非同寻常地讲究,而且多有寓意。我们想想,夏日何得有桂花?又桂花时节焉得又有雪(薛)?三事原系风马牛,全若强凑合,故终不相符。运败之事大都如此,当事者自不解耳。这夏金桂便是个败家的丧门星!

薛蟠那叫个悔呀,文本说他急的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咳声叹气,抱怨说运气不好。当下薛姨妈早被薛宝钗劝进去了,只命人来卖香菱。宝钗笑道:“咱们家从来只知买人,并不知卖人之说。妈可是气的胡涂了,倘或叫人听见,岂不笑话。哥哥嫂子嫌他不好,留下我使唤,我正也没人使呢。”薛姨妈道:“留着他还是淘气,不如打发了他倒干净。”宝钗笑道:“他跟着我也是一样,横竖不叫他到前头去。从此断绝了他那里,也如卖了一般。”香菱早已跑到薛姨妈跟前痛哭哀求,只不愿出去,情愿跟着姑娘,薛姨妈也只得罢了。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

香菱本名甄英莲,香菱这个名字是薛宝钗给改的。香菱者,谐音相连——薛宝钗与香菱主仆相连而不能分,香菱与贾府相连终是荣国府的人。薛宝钗嫁宝玉之时,薛宝钗的陪房丫环绝非莺儿,而是香菱即甄英莲——香菱取代袭人,成为宝玉的爱妾,成为贾府的中等女子。

薛宝钗的陪房丫环绝非莺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