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好了歌》,唱尽浮生百态人生如梦
(2017-11-24 07:32:30)
标签:
好了歌浮生百态文化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一曲《好了歌》,唱尽浮生百态人生如梦
(2017-11-24)
《好了歌》是曹雪芹历经了一场繁华春梦以后的深刻感悟,其意境,其内涵,贯穿于整本《红楼梦》,是红楼梦主题思想,应当是一种到家的思想。
在整部《红楼梦》的一开始,也就是小说的第一回中,作者便将《好了歌》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虽然《好了歌》不免会给人一种人生如梦,一切的一切尽都是虚空的悲凉之感,但是松樵觉得它对于我们的人生还是有着正面意义的。
首先看第一句: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
这是在告诉我们功名利禄的虚空和短暂,不管一个人的功名有多么的卓著,但最终也只能归于黄土。
《红楼梦》中的贾家连着几代都在朝廷中为官做宰,但是结果如何呢?“家亡人散各奔腾”,“
虽然悲惨,但还是可从积极意义上来看:它是可以教我们用最平淡和释然的心态来看待功名,不要痴迷于其中。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清楚,范进中举后,怎么就疯了呢?松樵想就是他太痴迷在功名中了。
在今天这个时代中,虽然我们不必再去考取功名了,但是权位仍然是很多人所梦寐以求的。但过分痴迷于其中,就难免会出问题了。
在一个组织和团队里面,如果人人都想着如何争当老大,那个组织就必定是勾心斗角,四分五裂了;如果人人都能够以平淡和释然的心态来看待权位,拥有权位时,不过分激动和忘乎所以,能够进尽好自己的本分,主动承担起权位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没有权位时,不争竞嫉妒,不勾心斗角,非常坦然的接受和顺服领导的安排,很多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功名和权位是一把双刃剑,当人们过分痴迷于其中时,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是不惜触犯国家法律要得着功名和权位时,它就有可能成为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的侩子手;只有我们淡然以对,才会是对于他人和自己最大的保护!
再看第二句: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这几句话虽然已经是300多年前曹雪芹写的,但是它不仅写活了曹雪芹时代人们的生活光景,也把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人生活的光景写活了。
好多人的一生都在为金钱而忙碌和奔波,即使已经有了不少的家当,仍然觉得自己的家当太少了,在钱财的追求上怎么都不会知足。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少人不正是为着金钱的缘故,搭上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吗?多少家庭、亲戚和朋友不正是是因为金钱的缘故而反目成仇的吗?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知道人生是那么的短暂,为什么要让“对钱财的贪恋”来毁掉我们人生中可以享受的幸福呢?
再看第三句: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曹雪芹的这句话充满了苍桑和悲凉的感觉,夫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了,可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尚且如此,怎不叫人黯然神伤!可见曹雪芹时代世态的炎凉,人们精神上的堕落。
那么,我们今天的时代呢?是不是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了真情与真爱,这个时代也不过是像沙漠一样的荒凉!
《红楼梦》中人们最欣赏的就是林妹妹和宝哥哥的爱情,他们爱的真,爱的切,爱的浓,爱的深,爱的无怨无悔!虽然林妹妹红颜薄命,但是她的这份情却成为《红楼梦》里最大的亮点和最触动人心的地方!
所以,松樵觉得曹雪芹在《好了歌》中这样写,给我们的启发也就是让真爱与真情替代虚假与冷漠,突破势利的因素。
最后看第四句: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孝顺父母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再孝顺的儿女也无法报答得了父母的恩惠!
古诗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但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不孝顺的子女,松樵想雪芹先生的时代也有,因此,他才会这样写。从曹雪芹这一句《好了歌》,隐隐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样的人是何等的失望!
“百善孝为先!”身为子女的我们切莫忘掉父母给予我们一切的恩惠,让我们好好报答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