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伏”贾母缔造和力挺的“木石姻缘”
(2016-12-28 07:16:34)
标签:
相约木石姻缘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相约》“伏”贾母缔造和力挺的“木石姻缘”
(2016-12-28)
(续昨) 六、《相约》系《钗钏记》第八出,“伏”贾母缔造和力挺的“木石姻缘”,《相骂》系《钗钏记》第十三出,“伏”
《钗钏记》属明传奇,月榭主人或曰松江王玉峰作。《今乐考证》著录,清康熙间抄本,大兴傅氏藏,《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据康熙抄本影印。吕天成《曲品》、远山堂《曲品》、《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云:“明时旧本,不知谁作。”全剧凡三十一出。剧演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先前有婚约。皇甫吟家道中落,史家便有悔婚之意,欲将女儿改嫁枢密使魏国相。碧桃不愿毁弃婚约,便命丫环云香约皇甫吟于八月十五夜前来史家花园,以便赠金,用作聘礼。恰巧皇甫吟不在家,云香便将来意告诉皇甫吟之母李氏。李氏转而告诉儿子。皇甫吟有一好友,名叫韩时忠,听得皇甫吟讲史家悔婚、碧桃相约之事,顿起歹念,竭力劝阻皇甫吟前去赴约。皇甫吟便听信于他。而韩时忠却在八月十五冒名前去赴约,骗得金钗、金钏、银两等。史碧桃久等不见皇甫吟前来迎娶,甚为焦急,又遣云香前去皇甫家,与李氏发生争执,大吵一场。史碧桃听到云香回报,感到希望破灭,便题诗于白汗衫,投江自尽。幸得御史张所救起,收为义女。碧桃之父史直得知女儿投江自尽,到官府告皇甫吟因奸致死之罪。真州刺史沈得清将皇甫吟收入狱中。观文殿学士李若水奉旨恤刑来到真州,发现皇甫吟案甚为蹊跷。便问丫环云香,云香一口咬定中秋夜来人是皇甫吟。再审皇甫吟时,得到韩时忠这一线索。退堂后,李若水以“借观人才”为名,对秀才们进行考试,发现韩时忠不是善良之辈,并用计设法从韩家得到钗钏,最后判定韩时忠有罪。皇甫吟无罪释放,后上京应试,进士及第。皇甫吟去李若水府上叩谢师恩,恰巧御使张所也来拜访。张所从义女碧桃口中得知皇甫吟乃是其未婚夫,为试探皇甫吟态度,劝他再娶。皇甫吟矢志决不再娶。张所设计将皇甫吟得史直所赠钗钏带回家,让义女辨认。碧桃认出这钗钏正是家中旧物。张所乃将皇甫吟的情况告诉碧桃。于是两人终于成亲。李氏与史直夫妇也赴京共庆团圆。本事出《湖海搜奇》阎自珍与柳鸾英故事。今尚演者,有《相约》、《落园》、《讨钗》、《会审》、《观风》、《赚钗》等出,清人小说《义父节夫皇甫吟钗钏记》,弹词《钗钏记》,皆本传奇而作。
《相约》原本第八出。剧演史直欲将女儿改嫁魏家。碧桃不愿毁弃婚约,命丫环云香去约皇甫吟于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前往史家花园,以便赠以金银财物,使他能赶在魏家之前纳聘迎娶。皇甫吟去好友韩时忠家讲书,云香便将来意告之皇甫吟之母李氏。李氏听后十分感激。
《相骂》一出,舞台本亦称《愤诋》或《讨钗》,原本第十三出。剧演碧桃久等不见皇甫家前来迎娶,十分焦急,催云香前去问讯。云香遇见的仍是李氏。此时的李氏听了儿子的话,认为上次云香前来相约是史家的阴谋,对云香态度冷淡,并且以家贫无力迎娶为由相推诿。云香感到奇怪,明明赠与他们钗钏,怎么现在还没有钱呢?李氏却说皇甫吟那天没有去花园,更没有拿到什么钗钏银两。云香指责李氏母子拐骗钱财,李氏则指斥云香无中生有。两人各不相让,大吵一场。
脂批“《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樵以为这条批语没有道理。有人说:“龄官定要在元妃省亲的场合演这两出戏,正是借丫头敢于和老夫人相骂这一情节来发泄她对贾府的不满。”那还有《相约》呢?所以松樵以为这个说法没有讲出道理来。
《相约》《相骂》肯定有所“伏”,《相约》“伏”贾母缔造和力挺的“木石姻缘”,《相骂》“伏”
七、《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四曲戏均与贾兰相关连。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6?1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文本写道:“且说荣宁二府中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又将园中一应陈设动用之物收拾了两三天方完。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二则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扎挣着与无事的人一样。第一个宝玉是极无事最闲暇的。偏这日一早,袭人的母亲又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家去吃年茶,晚间才得回来。因此,宝玉只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作戏。正在房内顽的没兴头,忽见丫头们来回说:‘东府珍大爷来请过去看戏、放花灯。’宝玉听了,便命换衣裳。才要去时,忽又有贾妃赐出糖蒸酥酪来;宝玉想上次袭人喜吃此物,便命留与袭人了。自己回过贾母,过去看戏。”
“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先是进内去和尤氏和丫鬟姬妾说笑了一回,便出二门来。尤氏等仍料他出来看戏,遂也不曾照管。贾珍、贾琏、薛蟠等只顾猜枚行令,百般作乐,也不理论,纵一时不见他在座,只道在里边去了,故也不问。至于跟宝玉的小厮们,那年纪大些的,知宝玉这一来了,必是晚上才散,因此偷空也有去会赌的,也有往亲友家去吃年茶的,更有或嫖或饮,都私散了,待晚间再来;那些小的,都钻进戏房里瞧热闹去了”。
《丁郎认父》又名《对菱花》,剧演明代严嵩专权,害死忠臣杜鸾,并抄杀杜家满门。杜鸾之子杜文学发配湖广,改名胡文学。一日,文学浪迹大街,与年老辞官之胡丞相相遇。胡见文学神态非凡,又询其为同姓,遂供其攻读诗文。胡丞相无子,只有一女凤英,留文学招赘之。文学身在胡府,心念举家不幸,每日郁郁不乐。胡特命家僮人等随其街头散心。文学出逃时,妻已身怀有孕。数年后其子长大,起名丁郎,特奉母命湖广寻父。走前其母将相认之证半片菱花交与丁郎。丁郎来至湖广,有乡约苗青,与文学同乡,闻丁郎寻父之事,特将其留于家中,待文学外出,以便引见。巧逢文学大街行走,苗青急命丁郎拦马认父。文学问明丁郎家世,又见半片菱花,确系已子无疑;但因家人相偕,恐露破绽,反忍痛责打丁郎冒认官亲。苗青甚为不平,让丁郎前往胡府喊冤,复被家人拉至花园殴打,致昏迷不醒。适胡凤英为母花园降香,见情用姜汤灌醒丁郎。丁郎出示菱花,说明原委,凤英以子相认,后禀明其父,责文学无情,文学向其认错,父子团聚。
《丁郎认父》并非“热闹戏”,似伏“狠舅奸兄”中的“奸兄”贾兰。
贾府抄家势败后,贾琏王熙凤之女巧姐被王仁拐卖,被凤姐“扶穷”者刘姥姥一家出手相救,曾发生过李纨贾兰拒借赎身银子的故事;“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贾兰“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之时,已为刘姥姥外孙媳妇、穷居“荒村野店”的农妇巧姐,效仿当年刘姥姥两进荣国府,亦上贾兰府第求助,被“爱银钱忘骨肉”的贾兰拒之门外——《巧姐认兄》。《红楼梦?6?1晚韶华》曲子云:“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明显是在指责李纨不如凤姐“济困扶穷”“积得阴功”,
《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是一出不易寻找出处的、冷僻的戏曲。新校本的《红楼梦》注的是“不详”。后经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和杨宪益、赵景深、徐扶明、吴新雷等诸先生的努力,才算弄清楚这出戏的来龙去脉。《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源出于清代前期宫廷大戏,是一个连台本戏,正确的名称是《黄伯杨大摆迷魂阵》,清宫升平署曾演出过(见《清升平署志略》)。故事情节讲的是黄伯杨是燕将乐毅的师父,布迷魂阵以困齐将孙膑,后鬼谷子下山,助其徒弟孙膑破了阵。其故事来源自《元刊全相平话?6?1七国春秋评话》卷下《黄伯杨下山》、《鬼谷子说伯杨》等章节。这个戏,台上人马很多,喊声不绝,锣鼓齐呜,人鬼交战。难怪《红楼梦》中描写演出的情景是:“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
《孙行者大闹天宫》剧演孙行者公元前578六月初一,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乃一仙石吸收天地之气孕育而生,之后度过光景,因为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之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会了地煞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用时二百年。悟空回山后打败混世魔王,从傲来国内得到大量兵器分发诸猴,但是没有一样兵器顺手。为了寻一件称手的兵器,大闹东海龙宫,终寻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龙王怀恨在心,上报天庭,要求缉拿孙悟空。
悟空在第324岁,因阳寿已尽而大闹地府,消毁生死簿,返回人间。阎王再复上报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议招安。孙悟空被召上天宫,被骗封为弼马温,15日后知道原来这官只不过是个马夫,大怒,打出南天门。回花果山时,凡间已经过了15年。独角鬼王前来投奔,建议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孙悟空在此时广交朋友,结拜七兄弟。
玉皇大帝知道孙悟空反下天宫,大怒,命李天王派兵镇压,孙悟空打败巨灵神,哪吒三太子,天宫被迫封其为齐天大圣。不料当上大圣,孙悟空反而偷吃蟠桃、偷盗仙酒,玉帝震怒,命李天王再率十万天兵天将带十八架天罗地网,去拿下妖猴,孙悟空打败九曜恶星,四大天王,使分身术战败十万天兵,因为此战,孙悟空名扬天下。
观音菩萨见孙悟空神通广大,推荐玉帝外甥,显圣二郎真君杨戬去拿孙悟空。二郎神与梅山六兄弟到花果山,与悟空赌斗变化,大战三百回合不分高下。李天王趁花果山后方空虚,放火烧山,孙悟空无心恋战,被二郎神与其兄弟围困,被太上老君偷袭,另外被哮天犬咬了一下,于是被擒拿。
悟空被擒,到斩妖台问斩。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成金刚不坏之身,所以任何死刑均无效,最后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冶炼,反而练成火眼金睛,于是蹬倒火炉,开始大闹天宫,打到灵霄宝殿,佑圣真君遣王灵官与三十六员雷将围困孙悟空,正在争斗时,如来佛祖出现,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五行山,又说两界山)下五百年(实际上不止这个数字)。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作者是明朝的陈仲琳(或许仲琳),也有一说为明代道士陆西星(《封神演义》中有十余处引用道教经典《黄庭经》)。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三曲戏“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