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阴怀古”直呼:“壮士须防恶犬欺”

(2016-11-24 07:12:45)
标签:

红楼梦

淮阴怀古

薛宝琴

分类: 红楼十五钗

“淮阴怀古”直呼:“壮士须防恶犬欺”

——浅评薛宝琴新编怀古诗(6

2016-11-24


(续昨)五、新编怀古诗其四“淮阴怀古”猜想——“寄言世俗休轻鄙”,“壮士须防恶犬欺”。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1、谜底猜想:竹棍。

  2、谜底猜想理由:

  “淮阴”:秦代所置的县,即今江苏省清江市,故城在其东南。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韩信是淮阴人,后又被刘邦封为淮阴侯,因此说“淮阴怀古”。这首诗就韩信一生几个最有特点的事件——不耻胯下之辱、寄食漂母、当上叱咤风云的齐王、最后被砍头,对他作了咏叹。

  “壮士须防恶犬欺”:壮士当然说的是韩信,那恶犬指的是谁呢?不少人认为指的是恶少,就是在韩信没有发迹前,欺侮他,让他受辱胯下的恶少。有的认为指的是吕后,吕后趁刘邦不在时,诬陷韩信造反,擅自加以诛杀,相当于迎面啮人的“恶狗”。

  “三齐位定盖棺时”:韩信虽不是在被封为“三齐王”时被杀掉的,但韩信为何被陷害?真正的原因就是:“三齐位定”,功高震主!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寄言世人别看轻发迹前的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大家不要轻鄙韩信年轻时的穷愁潦倒。韩信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对漂母的一饭之恩到死也不忘记。在韩信当了三齐王衣锦还乡时,韩信不但报答了对他有一饭之恩的漂母,而且还嘉奖当年要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让他做楚中尉,大概是一个不小的官吧!

  这首怀古诗所暗隐的俗物是“竹棍”。

  竹节竹品映风骨。在中国,竹子与松、梅被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竹子在中华民族的诗画里,地位是很高的。竹子没有什么香味,如果闻到了(那是)一股清气、清香。竹子在中国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给它附丽上了很高的品格。从《诗经》我们知道《卫风》里头就有歌颂它的诗,就是《淇奥》(篇),那么他在赞美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保卫周王朝的卫武公,他就用竹子来起兴,用竹子的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明一个伟大人格的整个的(形成)过程。

  中国的文人里面,在晋朝专门讲清谈的时候有七个了不起的文学家,称之为“竹林七贤”,因为这七个贤人是在竹林里面的,用竹林来反映七个文人的人品,又用七个人的文采来附丽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陈子昂就用了极大的热情在歌颂竹子的节,他怎么说的呢?“春木”春天的树木,有荣竭,木本的东西它会有凋谢的时候,也会有它繁荣的时候,但是有一样东西就不同,“此节无凋零”,竹子的节它是没有凋零这个概念的;“始愿与金石”,我愿意什么呢?这个节与金石同在,金石,金属品的金,石头的石,金石是不会变形的,这个节也不会变形的,“终古保坚贞”。陈子昂就是写“前不见古人”那位伟大诗人,“终古保坚贞”就是他对竹子的节的歌颂。

  梅兰芳先生是属马的,甲午年生的,就是1894年甲午海战那年生的,他生的这一年就是抗日的,所以日本占领了上海的时候,他拒绝唱戏,他把胡子留起来,他居室的墙上有一幅画,画的是竹子,写了两句话:上头“傲骨迎风舞”,下头“虚怀抱竹坚”,抱着竹子一个坚贞不屈的样子。

  已故的大画家蒋兆和大师,通过一张画又有讽刺,又有寄托,寄托他的一些痛苦、一种郁闷,寄托他的一种愤懑。这张画画的是一个盲人手上拿一根竹子,盲人走路就靠这个竹子杵着走,画完了以后,他意味深长地题了一首诗,“莫笑吾无目”,你不要笑我没有眼睛,“但凭这只竹”,“人间黑暗地”,人间说的是旧社会,这个地方那么黑暗,“有目岂吾如”,有眼睛哪里比得上我呢?因为我还有一根竹子在带着我走路,这个里头双关,一个是盲人出来用个竹,那么另外一个说明了画家所追求的那个竹所带他走的那条路,竹走的路是一条高尚的路,就是纹路都是很直的,而且有节,而且是虚心抱竹坚,这样一条路。蒋兆和先生画画的好,这首诗我也没有忘记。

  不能谓“竹子”为“俗物”,但可谓“竹棍(子)”为“俗物”。蒋兆和画中盲人所拿之竹就是“竹棍(子)”。“竹棍(子)”虽为“俗物”,仍不失“竹子”中空、有节、挺直特性,“终古保坚贞”。

  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批评家”的文字:“前辈中有人据第一句诗直接解出打狗捧谜底,硬要人猜悟出一个生龙活虎的壮士,生前任何时候都要拿着打狗棒,死后经考证祭品中也要插着打狗棒,以防恶犬欺,但如果是象征性的恶犬,比喻性的恶犬欺,那个打狗棒就很难起到作用了。不知这种所谓机智的简化方法还能流行多久!”松樵窃以为,“前辈中有人”的“这种所谓机智的简化方法”还是有一定的“机智”性的,他们至少“猜悟出”了“打狗棒”,如果稍进一步,“猜悟出”“竹制打狗棒”,那就更了不起了。就止“猜悟出”了“打狗棒”,也比“猜悟出”“馒头”要优胜得多。

  “竹棍”作为有形之“俗物”,其功能颇多,“打狗”即是一能。君不见乞丐们沿门乞讨,手中都握有一根“竹棍”, 以防“恶犬欺”。就是时下,僻远乡村养狗护院依旧成风,陌生人从其路过,最为安全的是手中握一根“竹棍”。“壮士须防恶犬欺”,最为安全的自然也是手中握一根“竹棍”。“但如果是象征性的恶犬,比喻性的恶犬欺”,那就只能用“竹棍”的特性来“防”了,就和拙文说到的梅兰芳、蒋兆和一样,“你有锦囊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如是而已,怎么能说“就很难起到作用了”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怀念韩信,为其“歌功颂德”,为其“千古一哭”,为其“翻案平反”,不都是基于“如果”吗?作者写“淮阴怀古”诗不也是基于“如果”吗

  韩信一生起伏很大。在仄微时,曾寄食漂母,跨下受辱,几番周折后,经萧何推荐,被刘邦设坛拜为大将。此后尽展鸿才,军功卓著、创汉室基业,功盖当世。后因微隙见忌,被刘邦数夺军权,直降至淮阴候。因家人舍弟诬告,萧何与吕后定计斩于长乐钟宫。信以生命见证帝王功成后杀戳功臣之道;也以热血见证壮士坚守信义之志。因此韩信在后人心目中,不失为一条好汉,不愧为一位侠肝义胆的壮士。

  但是“淮阴怀古”诗,所怀念的仅仅是韩信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两件事情,而且这两件事情都与韩信之死相关。这两件事情都说明,动物类的咬人恶犬好防,准备一根“竹棍”足矣;“象征性的恶犬,比喻性的恶犬欺”即披着人皮的恶犬就防不胜防了,唯以“竹棍”的品质、风格应对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第一件事情,是“淮阴怀古”诗前两句所点明和所评议的历史史实,即韩信之死的由来和结局。因此必需把“壮士须防恶犬欺”与第二句诗“三齐位定盖棺时”连系起来分析和悟解,不应生硬分开,各自孤立去求解。也就是说“壮士须防恶犬欺”这句警言,不应宽泛当成一般的信条和格言,作者特别强调这句警言在“三齐位定盖棺时”这个时间段里的警示效用。

  让我们回顾韩信在“三齐位定盖棺时”这个时间段的历史史实:

  汉四年,信尽定齐地。使人言于汉王曰:“齐诈伪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手?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候,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韩信发兵袭齐、斩龙且,虏齐王,尽定齐地,要假王镇之。皆为所当为,言所当言。一副侠胆;一片忠心;其不避嫌祸之直,乃真壮士之胸怀。当时儒士,后世书生,不明取天下之真道,而浮言得失,妄断是非,不应为据。

  岂料恰逢汉王兵败被困之机,汉王怨怒双生,也属常理,竟被离间无可沟通,遂使君臣构隙,杀机伏矣。

  其时,韩信确有决定天下大势之能量,亦有统一天下之才智。当前有武涉、后有蒯通据理陈说韩信应抓住时机背汉自立时,韩信却不为所动。并再次反复说:汉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虽死不易。”韩信这几句话,是剖开壮士之心肠也。韩信在绝对优势条件下,誓死不叛。而后已无任何条件,再诬其反判,能取信于人吗?

  但是韩信载震主之威,名高天下,刘邦岂能放过。一是刘邦以汉使名义,夜撞齐营夺其军权。二是徙齐王为楚王,夺其基地。三是逼信杀其旧交楚将钟离昧。韩信虽一一顺从,但刘邦仍急于抓信把柄。恰在此时,有人竟因信初到楚地,陈兵出入而上书诬告信反。此人史书上未记其名,是否子虚乌有,不得而知,完全可以确定此人就是“淮阴怀古”诗中“恶犬欺”的一条小恶犬。

  刘邦用陈平伪游云梦之计、缚信归。信对刘邦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利用“狡冤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千古名言,能说韩信没有识见吗?

  刘邦因证据不足,赦信,降为淮阴候。信因家人罪己,囚之欲杀。家人弟告信反状于吕后。吕后与萧何设计斩信。这个家人弟史书上也无名,但他的告信反状,未经任何查证,就成为史书不可改动的饰王阙历史,他本人也应该成为“恶犬欺”的另一条小恶犬。

  刘知几的“史通”,从各方面指出史书上真伪并存,未可全信。特别提到对韩信的贬损浮言不当。“淮阴怀古”诗对史书上的韩信史实,探究其真伪,还韩信的壮士真面目,是难得的真知卓见,并非多余之举。

 “淮阴怀古”诗,相信韩信“虽死不易”的誓言,赞赏其壮士风范,极端憎恶离间者、诬告者的卑劣,才会写出“壮士须防恶犬欺”这样令人深省的诗句。《红楼梦》中能否找出冤屈而死的壮士般人物?神相近者必定有!恶犬一样的离间诬告者,必定有!这里正是历史往事与红楼往事天桥飞架之处,如果忽略,就会两头不得真味!(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