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阴怀古”穿越:王夫人和袭人即“恶犬”

(2016-11-25 08:07:25)
标签:

红楼梦

淮阴怀古

薛宝琴

分类: 红楼十五钗

“淮阴怀古”穿越:王夫人和袭人即“恶犬”

——浅评薛宝琴新编怀古诗(7

2016-11-25


(续昨)第二件事情,是“淮阴怀古”诗后两句诗所点明所评议的史实。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这两句诗,如与上面两句诗所依据的韩信史实来看,还是比较清楚的。因为韩信处于能决定天下大势走向的巅峰地位时,对武涉和蒯通的自立进言,都用“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的壮士信条和“虽死不易”的壮士誓言回绝了。当韩信对刘邦说:“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这句话时,可以明显看出韩信义不容辞地坚守誓言,决心慷慨赴死的壮士胸怀。人们会问:义为何物?为一饭之恩,意以生死相许?一些人也可能不理解轻生死、重然诺的壮士骨气而轻其义行,鄙其痴愚。但韩信作为真正的壮士,他死前、死时、其至于死后都会知道并牢记一饭之恩的价值。想一想竹子(竹棍)的风格吧:“中空、有节、挺拔”,“终古保坚贞”。

  有人说:韩信仄微时,曾寄食漂母,漂母的一饭之恩是不是韩信赴死的一个因素呢?要知道漂母赐饭韩信,是救其生而不望其死,并明言不图其报。韩信任楚王时,曾以千金报漂母,说明韩信未忘报恩之情。这件事与韩信召辱己之恶少,赐以壮士之名,封以尉官之职相近。因此有人误以为恶少即恶犬,并误以为死也知是漂母的一饭之恩,是表面化的不得要领的误解。

  刘邦的一饭之恩,就不单纯是满足其生存生理要求,筑坛拜将,言听计从,使韩信达到了自我成就的高峰,实现了人生理想追求。创立汉室基业到天下已定,可能就是韩信追求壮士生命高度的定格。韩信没有把自己放在火炉上薰烤的帝王权欲,也没有徒劳地为子孙创百代豪华的贪欲。不然让人们如何理解,如何说明韩信不背汉自立就必死无疑的生死抉择关头,仍然念念不忘刘邦的一饭之恩呢?试作一些联想:耕牛勤劳一生,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最终还要贡献皮骨和血肉。

  韩信征战一生,仅得普通衣食和信任,就创立了汉室基业的盖世奇功,最后贡献出头颅和热血,还要忍受史书妄评的千年欺辱。

  作者于“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之时,不也是字字血、句句泪创作出盖世鸿著么!因其著作被篡改肢解,一腔悲愤泪尽而逝,死后也难得瞑目,难得安息么!联想到《红楼梦》中个个巾帼壮士,不都是具有竹子(竹棍)的品格吗?生前忍受诽谤凌辱,冤屈至死。真想不到这个个英魂意得不到后世一些人的谅解,而求全责备不已。作者根据韩信生平两件事情,郑重其事地写出生动而又深刻的四句诗。我们没有理由漫不经心,浮光掠影去对待他。这就是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探究韩信生平史实的原因。目的是尽可能正确的了解“淮阴怀古”诗的历史喻义。

  前面说过韩信这位壮士,得到三齐王位,已是功高震主,刘邦心存杀机,韩信已逃脱不了必死的命运。此时的诬告、诡计等恶犬所欺,不只是防无可防,而且注定成为盖棺论定之根据。试看“汉书”对韩信的浮言贬评:“躬为逆臣、名隶恶徒,周身之防靡闻,知足之情安在。”写在史书上的这种欺辱谤议,如不辩明,韩信万世都难翻身了。

  所以“壮士须防恶犬欺”这句诗,指出了壮士断头前后受诬受欺之不可免,也指出了各种式样之恶犬,从来未缺。作者以韩信事例,雪洗百代忠良义士之冤屈,同时也雪洗《红楼梦》中巾帼壮士蒙冤受欺之灵,不是意味深长么!

  但是猜解俗物并俗解“壮士须防恶犬欺”这句诗时,“须防”二字就不能只看成是警语,而应有可防之事,能防之理。

  韩信壮士一生和“一饭之恩”结下不解之缘,漂母的“一饭之恩”,使其活命,刘邦的“一饭之恩”,使其功成。为“一饭之恩”,可以千金相报,可以誓不背汉,最后以“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为由而慷慨赴死。

  后两句诗:“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原意是告诫持有世俗观念的人们,不要轻看鄙视为“一饭之恩”自生至死不忘怀报恩的忠义壮士。其实多数善良的人们心目中,视知恩必报为美德: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再生之德,如同父母等。但是人世间忘恩负义的恶行,也是层出不穷的,作者那个时代可能已经形成了世俗观念。问题是作者怎么能预见到后世依然是恶行侵蚀人心而美德缺稀的状况,选用了寄言这个字词呢?这就是作者深知从世俗观念、世俗偏见中解放人们的天性真情,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

  “淮阴怀古”诗的“竹棍”谜底,对《红楼梦》中人物情节的喻义,在前面的分析过程中,已提到几处。现补充几个场景和人物,以供回味。

  其次,应该寻求“竹棍”象征断头壮士的情节和人物。《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皆文弱女子,是否存在壮士精神和壮士行为而不愧为巾帼壮士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黛玉作为维护天性真情和人性尊严阵线的主帅,以勇敢赴死,壮烈断头去抗争,乃是最后唯一可能的手段了。

  《红楼梦》中明颂林四娘,暗赞征侧姐妹,旁用五美吟陪衬,已对巾帼壮士作了不同层次的渲染,集中归结为韩信这位真壮士精神就绝非偶然了。

  《红楼梦》中,从张金哥自缢算起,有尤二姐吞金,尤三姐刎剑,金钏跳井等,接着睛雯之死,鸳鸯之死以及黛玉之死等。这里不能全列,仅以上几位已是评说难休了,如认为尤三组之死,轻于鸿毛等。简单来说,在黑暗如磐的封建社会,能以死反抗欺压和摧残,就已具有壮士风范了。如果他的言行动机确实出自天性真情和人性觉醒,又能以大无畏的精神维护自己的人生尊严,怎么就称不起巾帼壮士呢?

  就拿尤三组来说,她人在屋檐下,对贾珍、贾琏兄弟说的一番话,摘几句原文:“你别油蒙了心,打谅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俩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一刀见血,痛快淋漓。这岂止是尤三姐个人的壮士血性和正气,她直为一切被权势金钱所玩弄和欺凌的女子,申张正义,发表抗争的宣言。认真来说,妇女解放的本质,不就是争取到能自由表达真情,平等选择自己尊严的人生吗?尤三组说到做到,不愧为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当她看到她所选择,她所信任的柳湘莲误会自己清白而退婚时,她已知道没有办法能洗清东府的污泥浊水对自己名声的伤害,故毅然决然英勇地在柳湘莲手上刎剑而死,以鲜血证实自己的清白,以生命证实自己的真情。你能投票反对这位千古不朽的地道的巾帼壮士吗?

  鸳鸯为反抗贾赦的魔掌在众人面前发表的声明,同样的惊世赅俗,气势冲天。大凡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过目难忘。鸳鸯是一个做丫环的弱女子,她为维护人生尊严竟有那样大的勇气,她为坚守天性真情竟有那样大的决心。鸳鸯也是说到做到,至于死的时机和方法,那是这位巾帼壮士唯一自由的领地,就是放到贾母死后,用汗巾子自缢,沾点贾母丧事身徇之名,也不会损害这位壮士的名声。

  上面这几位壮士受到“恶犬欺”,皆是明的,下面从睛雯之死看看暗中谗言诬陷的利害。

  睛雯模样儿近似黛玉,命运也近似黛玉。她心直口快,见不得苟苟钻营之事,又比较任性,能干出在宝玉面前撕扇,在黛玉叫门时赌气不开的非常之事。她心灵手巧,抱病夜补雀金裘,补天漏之祸端。但是当她在宝玉心目中位置越来越重要时,却为袭人所不容。她不会巴结奉承,又为一些势利下人管家所憎恶。

  在为绣春囊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首先在王夫人和风姐面前,对睛雯进谗言诬陷。原文如下:“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睛雯,那个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姣姣,大不成体统。”

  如果不是绣春囊惹起的风波,如果不是王夫人猛然触动往事,王善保家这段恶犬式的狂妄诬陷谗言,未必能凑效。作者让他挨探春一记耳光并自打嘴巴,就是春秋笔法的现世报应。请注意王夫人如何能记准睛雯骂小丫头的狂样子。偏在今日对了坎儿,这个坎儿在下一首怀古诗中才能点明。连精明的风姐都说忘了那日的事。且看王夫人如何真怒攻心,又勾起往事来数说睛雯的原话:“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

  偏偏是模样儿近似黛玉的晴雯,遭受这样的痛骂,有没有指桑骂槐的味道?是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呢?谁有如此大的本领和能量,能掀起如此滔天巨浪!让王夫人这位大将,从摧毁大观园直至搞跨贾府,并向代表天性真情力量的主帅及其阵线发起全面进攻的行动呢?

  睛雯首当其冲,死的冤屈,死的悲惨,又死的英勇,死的真诚。睛雯死前渴饮宝玉亲倒的半碗苦茶,使宝玉发出了饥餍糟糠的感叹!当宝玉穿着睛雯的贴身内衣并珍藏其两段指甲离开时,就是那篇激愤万般的“芙蓉诔”也难以尽宣其情了。不管怎么说,睛雯和黛玉都完全够得上巾帼壮士的称号。但睛雯和黛玉生前明知被人暗算,却不知恶犬何在。明的是谁?暗的是谁?宝玉虽然疑点确凿,经袭人一番巧言花语,也未捅破窗户纸儿。

  作者让两位计谋多端的军师和先锋隐藏的很深,骗过了很多人。

  让我们回到第三十四回,细读一下袭人和王夫人的对话,看看够不够得上一份针锋相对的纲领性文件。且摘录几段原文:

  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当王夫人接着说:“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袭人竟能这样驳斥王夫人:“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大家说:这个贾府谁当家?谁作主?谁立纲?其次,袭人道:“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为了釜底抽薪,袭人直接要违背元春的旨意。理由是:“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表姊妹。虽说是姨表姊妹,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说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这一篇话竟如雷轰电掣的一般触动了王夫人的心,不用再多余的解释了。一个丫头竟如此明确地把握了贾府的行动总纲,又能如此从容,如此自信支配了贾府老爷太太的心灵。宝玉的贴身侍妾,竟是宝玉衷心信仰的最大敌人。这岂止是同床异梦,简直是同床撕杀了。袭人开门,被宝玉误踹一脚,你还认为是误会么!作者让宝玉与之生分还未解气,还要在“淮阴怀古”诗中将其定性为恶犬。

  第五十九回文本写薛宝钗命她的心腹丫环莺儿去黛玉处取些蔷薇硝,蕊官要去,一径同莺儿出了蘅芜苑。

  文本写道:“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因见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莺儿便笑道:你会拿着柳条子编东西不会?蕊官笑道:编什么东西?莺儿道:什么编不得,顽的使的都可。等我摘些下来,带着这叶子编个花篮儿,采了各色花放在里头,才是好玩呢!说着,且不去取硝了,且伸手挽翠披金,采了许多的嫩条,命蕊官拿着。她却一行走一行编花篮,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支,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枝上自有本来翠叶满布,将花放上,却也别致有趣。喜的蕊官笑道:姐姐!给了我吧!莺儿道:这一个咱们送林姑娘,回来咱们再多采些,编几个大家玩。”

  这是一段多么自然、多么清醇的生活情趣白描。使人感受到多么富有诗意的春天生机盎然景象。这也就是大观园中的柳堤风景。又有谁能想到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柳堤风景中,竟隐含着惊心动魄的风雷玄机。二位少女所编的柳编花篮是象征风流的,这个缘法可以来自柳编花篮的花柳并存属性;也可以来自历史上风流巧美隋煬帝的隋堤风景遗韵;还可以来自贾府中正邪风云博击中一方的阴谋玄机。小说中写的是莺儿主动提出编花篮并亲自动手编成一个玲珑过梁的柳编花篮。并十分肯定的说:“这一个咱们送给林姑娘。”把这个象征风流的柳编花篮首先选给林黛玉,果真是少女之间的普通玩乐吗?但打消不了有预谋的怀疑!如果莺儿不是宝钗的丫环!如果没有在三十五回,这个娇憨婉转,笑语如痴的莺儿,曾对宝玉夸赞宝钗说:“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还在其次”。这样高明的挑逗和引诱语言,使宝玉自然不胜其情。怀疑其预谋是多此一举吗?但是有紫鹃对黛玉倾心相助的实例。那完全可以断定莺儿对宝钗一定言听计从。而能谋划如此高明,如此神不觉,鬼不晓的壮其盛名而毁之诡计者,非宝钗莫属也。

  如果多编几个柳编花篮,多送几位姑娘,计谋就可能失效,作者偏让莺儿遭遇口舌,一堵气把采来的柳枝、花瓣统统都扔到河里去了,剩下唯一的柳编花篮在林姑娘处。

  送象征风流的柳编花篮,已经看清楚这是欲抑先扬,欲取先予的壮其盛名而毁之诡计。站在浪尖风口上,高度警惕的林黛玉为什么没有反应呢?是无畏的坦然而不屑计较么!

  原来风流称号这个盛名,正邪在已,褒贬在人,洋溢正气的风流人物,是在时代潮流潮头上的弄潮儿。如湘云所说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又如黛玉在葬花吟中所吟的:“一抔净土掩风流”,并不忌讳风流称号。但是当风流称号在具有污浊心理的庸俗人们中间传播时,风流就仅仅局限在男女之间不正当的私情,偷情等淫荡艳事上。此种情况下的风流称号就具有恶语伤人,众口铄金的能力。

  莺儿既然为宝玉编过梅花络,今日在宝钗授意之下为黛玉编个象征风流的柳编花篮,本属平常事理,又作得天衣无缝,骗过了许多人。但是和三十四回袭人对王夫人的一番纲领性禀奏联系起来思索时,这个“风流”就非同小可了。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俩个串通一气,并说服元春,要把宝钗许配给宝玉。只因黛玉是贾母的亲外甥女,且宝黛之间,情投意合;未敢造次妄动。但内心已在聚嫌积怨。正无可奈何之时,忽有加封黛玉风流称号的舆论助阵,大观园这个小小的自由天地,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黑云压城局面了。

  绣香囊一出现,犹如划破黑云的长空闪电,摧毁大观园的狂风暴雨终于来临了。王夫人的怒火如此之大,敢审风姐,说明风姐主帅的气数已尽。愤逐入画,致使惜春走向青灯古佛的命运更为坚定。当你看到王夫人咬牙切齿数骂晴雯的话语时,任谁都会锣鼓听音察知其指桑骂槐的恶毒敌意。她直指黛玉的嫌恨浓聚如此。

  谁弄的机关,谁造的舆论,袭人的禀告,尚是泛指众姐妹,并未说穿宝、黛。因此草灰蛇线就追究到送象征风流的柳编花篮这件事情上。抄检大观园事稍有风声,宝钗已是人去屋空,洁身自好地站在干岸上。此一着恰好证明他逃脱不了干系。柳堤之上两个少女编织花篮的春天游乐场景,加上一条暗中筹划的诡计,竟能引发翻天覆地的巨大波涛。大观园随之衰落,贾府的败局也随之而定。作者的天外神笔,令人感叹不已,又思索不尽!

  (未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